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野鹭》
《野鹭》全文
清 / 高凤翰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黄芦下夕阳野塘秋水冷。

隔岸鹭衔鱼,侧眼云影

花卷雪来,海风断梗

惊起青天残霞红在岭。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残霞(cán xiá)的意思:指夕阳西下时,余晖已经减弱,但仍然残留的红霞。

侧眼(cè yǎn)的意思:暗中观察、不敢直视

断梗(duàn gěng)的意思:指断裂的梗,比喻事情中途中断或未能完成。

隔岸(gé àn)的意思:指两岸之间有一定距离,比喻关系疏远、隔膜。

海风(hǎi fēng)的意思:海洋上的风,也用来比喻新鲜、清新的感觉或气息。

花卷(huā juǎn)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外表华丽而内在空虚、无实质

惊起(jīng qǐ)的意思:突然惊醒或惊动

青天(qīng tiān)的意思:指晴朗明朗的天空,也可引申为没有障碍或压力的境地。

秋水(qiū shuǐ)的意思:形容水面清澈透明,如秋天的水。

夕阳(xī yáng)的意思:夕阳是指太阳在西方下山的时候的景象,也用来比喻人的晚年或事物的衰落阶段。

野塘(yě táng)的意思:指没有经过修整或管理的水塘,比喻荒凉贫瘠的环境或状况。

云影(yún yǐng)的意思:指云彩在日光照射下的阴影,比喻事物的表面现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秋日傍晚景象。"黄芦下夕阳",寥寥数语便勾勒出芦苇丛中夕阳西下的画面,色彩鲜明,给人以温暖而落寞之感。"野塘秋水冷",进一步渲染了季节的萧瑟,秋水的冷冽暗示着时光的流转和自然的寂寥。

"隔岸鹭衔鱼,侧眼窥云影",通过白鹭捕鱼的动态,展现出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和谐,同时鹭鸟侧目凝视云影,又增添了一份静谧与禅意。"荻花卷雪来,海风吹断梗",运用比喻,将荻花比作白雪,海风则吹散了芦苇的枯梗,营造出一种飘渺而辽阔的意境。

最后两句"惊起破青天,残霞红在岭",描绘了鹭鸟因惊动而振翅高飞,划破蓝天的瞬间,残余的晚霞映照在山岭之上,形成鲜明的对比,给整个画面增添了动感和生机。

整体来看,高凤翰的《野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动静结合,富有层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

作者介绍
高凤翰

高凤翰
朝代:清

高凤翰(1683~1749)胶州大行高氏二股十一世,扬州八怪之一。清代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又名翰,字西园,号南村,又号南阜、云阜,别号因地、因时、因病等40多个,晚因病风痹,用左手作书画,又号尚左生。汉族,山东胶州三里河村人。雍正初,以诸生荐得官,为歙县县丞,署绩溪知县,罢归。性豪迈不羁,精艺术,画山水花鸟俱工,工诗,尤嗜砚,藏砚千,皆自为铭词手镌之。有《砚史》,《南阜集》。
猜你喜欢

秀华续咏·其一齐姜

齐狄羁栖感寓公,尊前不敢诉行衷。

送君一掬伤心泪,洒上征鞍分外红。

(0)

八声甘州.连句再赋六忆·其四眠

忆眠时四角掩香罗,魂销玉钩声。

乍两头鸳枕,抛将一半,调护春酲。

最是罗襦乍褪,禁得嫩寒轻?

金扣悭郎解,先约山盟。

伸得琼酥半臂,恰补伊肩罅,俊语丁宁。

说前宵去也,怪底梦难成。

怎铺得鸳衾太窄,惹个侬香汗不曾晴。

空抛却发香青绺,有堕钗横。

(0)

八声甘州.赋六忆·其三食

忆食时初竟晓梅妆,对面饱端相。

是天生两口,甜恩苦怨,总要同尝。

还把檀郎二字,细嚼当槟榔。

漱水休倾却,中有脂香。

闻道别来餐减,只相思一味,当作家常。

想靓犀微露,剔着假思量。

惩桃花煮成红粥,早拚他心里葬春光。

侬只梦胡麻熟否,不梦黄粱。

(0)

新荷叶.本意,和慈博

抛种横塘,休愁消息都无。

南岸红衣,宵来梦境糊模。

玉人纤指,擘春潮、戏动行鱼。

东风才放,数疑姹女青蚨。哥绿盘盂。

雨来初试跳珠。鸳宿龟游,漫教翠盖周扶。

田田模样,拟崔徽、娇面何如。

小家碧玉,凌波学步纡徐。

(0)

意难忘.春情,效东坡体

春满金阊。记流花波暖,梦草魂香。

杯深忘约浅,烛短负宵长。朝送客,耐思量。

是月貌云裳。似身经、瑶池秘殿,琼岛西厢。

漫云萍水他乡。胜江皋佩约,堂宴钗行。

余欢容细嚼,后会费相商。今日事,断人肠。

竟山海微茫。纵天公、量珠未许,再见何妨。

(0)

鬲溪梅令.题林岳威梅边读易图

天机三十六宫春。幻梨云。香浸一尊,波绿欲生鳞。

微吟醒醉魂。玉梅骨干雪精神。个中人。

恍惚翠禽,声里唤真真。天花黏著身。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萧观音 伍乔 窦光鼐 桓温 薛莹 虞羲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