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残衰木畔,客住积云边。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青 龙 寺 纵 公 房 唐 /无 可 从 谁 得 法 印 ,不 离 上 方 传 。夕 磬 城 霜 下 ,寒 房 竹 月 圆 。烟 残 衰 木 畔 ,客 住 积 云 边 。未 隐 沧 洲 去 ,时 来 于 此 禅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离(bù lí)的意思:不分离、不离开
沧洲(cāng zhōu)的意思:指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得法(dé fǎ)的意思:得法指的是做事情符合规律、合乎道理,能够取得理想的结果。
法印(fǎ yìn)的意思:指法律的印章,比喻法律的威严和权威。
寒房(hán fáng)的意思:指寒冷的房间,也指贫困的家庭。
积云(jī yún)的意思:指云彩在天空中逐渐聚集形成的现象。
离上(lí shàng)的意思:离开高位或离开上级
上方(shàng fāng)的意思:指在位置或地位上高于某人或某物。
于此(yú cǐ)的意思:指在此地,在这里。表示事物发生或存在的地点。
竹月(zhú yuè)的意思:指竹子在月光下显得更加青翠美丽,比喻人在清贫中依然保持高尚的品德和气质。也用来形容人的修养高深。
- 注释
- 从谁:向谁。
得法印:获得佛法的认证或传承。
不离:未曾脱离。
上方传:高层或源头的传授,指正宗的佛法传承。
夕磬:傍晚的钟声,磬通常指寺庙中的铜钟。
城霜:城中降霜的景象,形容深秋或冬季的寒冷。
寒房:清冷的僧房。
竹月圆:月光映照下的竹林,圆有圆满、静谧之意。
烟残:炊烟消散,也可指暮色中的薄雾。
衰木:枯萎的树木,暗示季节的转换或时间的流逝。
畔:旁边,畔边。
客住:行客住宿,这里指诗人自己或修行者。
未隐:还没有隐居。
沧洲:水边的遥远之地,常用来比喻隐居之处。
时来:时常前来。
于此禅:在这里进行禅修或领悟禅理。
- 翻译
- 从哪位高僧得到佛法真传,从未离开过上层的传授。
傍晚的钟声在城中的霜降中回响,寒冷的僧房旁竹影与月圆满。
炊烟消散在枯萎的树木旁,行客寄宿在积云笼罩的山边。
还未归隐到那遥远的水滨,时常来这里参悟禅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青龙寺中的一处居所——纵公房的宁静与深远。"从谁得法印,不离上方传"表明诗人在这里追寻佛法的真谛,不离正统的教诲。"夕磬城霜下,寒房竹月圆"则是环境描写,傍晚时分,寺庙的钟声响起,外面下着霜,室内却有冷清的月光透过竹叶照进来,月亮如同一个完整的轮廓。
"烟残衰木畔,客住积云边"诗人形容自己仿佛是客居在这片古老而荒凉的树木旁,周围笼罩着淡淡的烟霭,而他则安居于云雾缭绕之地。这不仅描写了景象,也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与情感体验。
"未隐沧洲去,时来于此禅"表达了诗人暂时没有隐退到世外桃源的想法,而是选择在这个时候,在这个地方进行禅修。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法、自然与自我精神追求的一种和谐统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天竺寺壁
走杀东头供奉官,御香频降雨犹悭。
相公端坐都堂里,天竺观音又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