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论诗·其二》
《论诗·其二》全文
清 / 李希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吴下方回别肠,力排昆体媚陈黄。

岂知同出河阳李,笑煞谈诗朱少章。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别肠(bié cháng)的意思:形容感情深厚,情意绵绵,不忍离别。

方回(fāng huí)的意思:指事物的发展或变化呈现出循环往复的状态。

河阳(hé yáng)的意思:指人的心情舒畅愉快。

昆体(kūn tǐ)的意思:指兄弟之间亲密无间、情同手足的关系。

同出(tóng chū)的意思:同出指的是同一个来源或同一家庭出身。

吴下(wú xià)的意思:指吴国的下属,比喻处于较低的地位或被人轻视。

下方(xià fāng)的意思:指在某个位置的下面或下面的方向。

鉴赏

这首诗《论诗(其二)》由清代诗人李希圣所作,通过对比不同的诗歌风格与流派,表达了对文学创作多样性的赞赏以及对传统与创新之间关系的思考。

首句“吴下方回有别肠”,以吴下方回作为引子,暗示了在文学世界中,不同的人有着各自独特的审美和表达方式。这里的“别肠”指的是个人的独特感受或理解,强调了个体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接着,“力排昆体媚陈黄”一句,提到了两种不同的诗歌风格——昆体和陈黄体。昆体可能是指较为传统的文风,而陈黄体则可能是指更偏向于陈子昂和黄庭坚等人的风格,两者各有特色。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传统与现代、保守与开放之间的态度,既肯定了传统文学的价值,也鼓励了创新和个性化的表达。

“岂知同出河阳李”中的“河阳李”可能是指李商隐,这里通过类比,指出即使是同一流派或背景下的作家,也可能因为个人特质的不同而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这反映了文学创作中个人独特性的价值。

最后一句“笑煞谈诗朱少章”,提到朱少章,可能是指明代的文学批评家朱彝尊,通过“笑煞”一词,诗人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那些过于拘泥于形式、忽视个性与创新的批评态度的讽刺。这句话强调了在文学评论中,应该尊重并欣赏作品的多样性,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种特定的风格或理论框架。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不同的诗歌风格与流派,探讨了文学创作中的个性、创新与传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文学评论中应持有的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作者介绍
李希圣

李希圣
朝代:清

希圣(1864年-1905年)清末官员,诗人。字亦元,号卧公,湖南湘乡(长沙)人。生于清穆宗同治三年,卒于德宗光绪三十一年,年四十二岁。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官刑部主事,荐举经济特科。初治训诂,通古今治法,尝纂《光绪会计录》以总综财赋,又草《律例损益议》,张百熙等极重之。百熙奉诏管学,引以为助。希圣通籍后始学为诗,有作必七律,以玉溪生(李商隐)自许,著有《雁影斋诗存》,传于世。
猜你喜欢

春光好.秋千

红索软,锦旗平。蝶裙轻。一倍春光照眼明。殢初莺。

人是如云如月,天看非雨非晴。

仿佛似闻花影里,坠钗声。

(0)

苏武慢.次虞韵,写怀一十二首·其八

林下行吟,山中打坐,此是老翁风格。

草履麻绦,布袍箬笠,不受尘埃物色。

玉带金鱼,锦麟绣蟒,多少同袍贵客。

到头来、回首田园,几个欲归便得。

小池中、跨水虹桥,临流飞阁,相望蓬莱咫尺。

雨后排青,烟中凝紫,朝暮灵峰秀特。

静抚孤松,闲随野鹤,一片白云无迹。

傍渔矶、斜日晚风,时共海鸥欢剧。

(0)

法驾导引曲.书葛仙飞升台

丹崖上,丹崖上,立壁倚青冥。

赤雾蒙蒙迷翠壑,白云杳杳漾沧溟。岩下走雷霆。

(0)

浣溪沙·其九雨不止作

闭门连夕雨声寒。晓起萧萧更倚阑。

清如茅屋住江干。

天际阴云横作阵,泥中莎草乱成团。

长安大道几时干。

(0)

黄河清慢.阮亭招观竞渡竟日,即席同方坦庵、楼冈、邵村、唐耕坞诸先生分赋,用晁次膺韵

官阁昼凉初歇雨。正逢令节重五。

栀子榴花齐放,香消清暑。

为吊灵均作赋,恰随处、岁时荆楚。

年年绣鹢朱旗,最难逢、酒龙诗虎。

僧弥年少多才,况佐节、扬州风流霞举。

拾艾采兰,多少鹄俦鸿侣。

看尽鱼龙曼衍,舞回鹘、歌残白苎。

留髡送客,便日落、莫催津鼓。

(0)

瑶台第一层.九日集莼渔爽阁

百尺楼头任骋望,参差远树稠。

断云螺髻,斜阳鸦背,更豁双眸。

芳筵黄菊,满酌频斟,宾主风流。

珠帘捲,把银筝徐炙,玉斝频浮。优游。

秋高爽阁,人生行乐复何求。

餐英骚思,题糕逸兴,彩笔赓酬。

画檐凉月涌,爱清光、欲去还留。

荡归舟,渐縠纹溪暝,亚字城秋。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