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本源(běn yuán)的意思:指事物最初的根本、起源。
达本(dá běn)的意思:指达到或超过某个标准或水平。
法施(fǎ shī)的意思:指以法律的方式施行政策、法规、制度等。
来去(lái qù)的意思:表示人或事物的到来和离去。
来来(lái lái)的意思:形容事物频繁地来回出现或重复发生。
前后(qián hòu)的意思:指时间或顺序上的先后关系。
去去(qù qù)的意思:离开,走开
手力(shǒu lì)的意思:指用手的力量进行劳动或工作。
贪瞋(tān chēn)的意思:指人贪婪而嫉妒,心生怨恨。
无生(wú shēng)的意思:指没有出生或没有生命,也可指没有生活情趣或没有生气。
无前(wú qián)的意思:没有前人,指没有前辈或前例可循。
昔时(xī shí)的意思:昔时指过去的时候,表示与现在相对比的过去时光。
须知(xū zhī)的意思:必须知道的事情或要点
须达(xū dá)的意思:指必须达到或者必须做到某种要求或目标。
一屋(yī wū)的意思:形容非常穷困,只有一间屋子。
于今(yú jīn)的意思:指到了现在,表示时至今日。
知足(zhī zú)的意思:知道满足,知道知足常乐。
知识(zhī shí)的意思:指一个人的知识非常广博,涵盖面广,深度深。
恶知识(è zhī shí)的意思:指坏的、邪恶的知识或学问。
贪瞋痴(tān chēn chī)的意思:形容人贪婪、暴怒、迷恋等情绪过于强烈,失去理智。
- 注释
- 出:进出。
入:进入。
教:使。
他:指代不明的人物。
哭:哭泣。
贪:贪婪。
瞋:愤怒。
痴:愚痴。
悟:醒悟。
须:应当。
知足:感到满足。
常:常常。
达:洞察。
本源:事物的根本或起源。
去却:去除。
恶知识:不良影响或不好的朋友。
手力法施:以行动或方法施加影响。
无前后:不论时间先后。
共护:共同保护。
无生国:可能指佛教中的无生净土或精神世界。
- 翻译
- 出入那间屋,出入那间屋,来来回回让他哭泣。
来来去去只因贪婪、愤怒和愚痴,如今醒悟了应知满足。
知足者常常能洞察根本,去除过去的不良影响。
那些不良影响,如同恶友,不分前后地施加影响,共同守护无生之国。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庞蕴的作品,名为《杂句(其五)》。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禅宗诗歌,表达了对佛法修行的一种体悟和理解。
“出一屋,入一屋,来来去去教他哭。” 这几句话描绘了一种世间的忙碌与无常,也反映出了人在烦恼中的痛苦。这里的“屋”象征着人的心灵之所,而“来来去去”则是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一种描述。
“来去祇为贪瞋痴,于今悟罢须知足。”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执迷不悟的反省,以及现在终于有所顿悟,认识到应该满足于目前的状态,不再被贪欲、愤怒和愚昧所困扰。
“知足常须达本源,去却昔时恶知识。” 这里,“知足”是指心境的平和与满足,而“达本源”则是在追求内在的真理。诗人建议应当达到这种状态,并且摆脱过去那些有害的、不良的知识或观念。
“恶知识, 将伊作,手力法施无前后,共护无生国。” 这几句话表达了对于那些不利于修行的旧有的认识与习惯进行清理和改造。诗人主张用坚定的意志和方法去除这些障碍,以保护内心世界不受外界干扰。
整首诗通过对世间无常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修行中的顿悟与自我超越的体验。同时,这也是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提醒人们要有知足之心,摆脱负面情绪和不利于自身成长的影响。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舟泊临清再集何无党宅钱受之赋长干行有风尘名士之叹感而和之
柳条一夜侵朝霜,游子停舟促酒觞。
何郎侠骨傲青女,典貂阑入少年场。
谷姬窈窕复容与,眼底眉前皆有语。
缓拍吴歌三两声,雁叫寒飙蛩泣雨。
坐中闻之慨以慷,欲问不敢心摧藏。
明朝解佩逢交甫,始知羞学画眉长。
更有小范来风前,黄鹄何不遂翻翩。
王孙善赏徒善句,贾儿解妒不解怜。
绿珠巳堕翔风老,铜雀姑苏尽荒草。
佳人何地不堪悲,古来壮士空怀抱。
我本天地不平人,长干读罢倍伤神。
世间万事多如此,何况区区香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