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柳 震 归 蜀 唐 /司 空 曙 白 日 双 流 静 ,西 看 蜀 国 春 。桐 花 能 乳 鸟 ,竹 节 竞 祠 神 。蹇 步 徒 相 望 ,先 鞭 不 可 亲 。知 从 江 仆 射 ,登 榻 更 何 人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日(bái rì)的意思:指白天、日间。也可用来形容事情明摆着的、显而易见的。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蹇步(jiǎn bù)的意思:指行走困难或缓慢,步履艰难。
可亲(kě qīn)的意思:容易亲近、和善可亲
仆射(pú yè)的意思:指射箭的时候,箭矢击中箭靶。
蜀国(shǔ guó)的意思:指古代中国的一个国家,也用来比喻一个地方的繁荣和富饶。
双流(shuāng liú)的意思:指事物同时流传、并存的现象。
桐花(tóng huā)的意思:指人生短暂,比喻时光易逝,生命短暂。
先鞭(xiān biān)的意思:先行者或领先者
相望(xiāng wàng)的意思:指两个地方相对而立,互相望着对方。
知从(zhī cóng)的意思:顺从、听从
竹节(zhú jié)的意思:指人的品质、性格或行为像竹子一样坚韧、刚直、不屈服。
- 翻译
- 白天两江水流平静,向西望去满眼是蜀地的春色。
梧桐树花可以哺育小鸟,竹节被用来祭祀神灵。
步伐艰难只能相互遥望,领先一步的鞭策无法亲近。
知道江家的仆射(官职)还会邀请谁登上榻席呢?
- 注释
- 白日:指白天的时间。
蜀国:指四川地区,古称蜀国。
桐花:梧桐树的花朵。
乳鸟:喂养小鸟,此处指桐花为小鸟提供食物。
竹节:竹子的节点,这里指用作祭祀的竹节。
祠神:祭祀神灵的活动。
蹇步:行走不便,形容步伐艰难。
先鞭:比喻先行一步,领先。
江仆射:江姓的仆射,仆射是古代官职名,这里指某位官员。
登榻:古人以登榻表示亲密或尊贵的接待。
更何人:还会有什么人呢?。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春日景象,融合了对友人的深情寄托。"白日双流静,西看蜀国春"展现了诗人在一个晴朗而宁静的日子里,面向西方远眺蜀地(今四川一带)的迷人春色。这里的“双流”可能指的是两条河流,也可能是两道光芒交织的意象,加上“白日”,形成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景致。
"桐花能乳鸟,竹节竞祠神"则描绘了自然界中生机勃勃的情形。桐树上的花朵像乳汁一般滋润,吸引着小鸟前来饮食;而竹林中的节间,也似乎在进行一种无声的祭祀活动,这里“竞祠神”可能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赞叹,表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蹇步徒相望,先鞭不可亲"表达了一种淡淡的离愁。诗人和友人在分别时,只能互相凝视,心中充满不舍。而“先鞭”通常指的是出发前的准备动作,这里则意味着即将告别的痛苦,甚至连最亲近的人也无法真正理解这份离愁。
"知从江仆射,登榻更何人"则是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这里“江仆射”可能是指友人某次在江边狩猎的经历,通过这种特殊记忆来表达诗人对于朋友的了解和认识。而“登榻”通常指的是上床休息,在此处则隐含着一种无尽的孤独感问,即在你离开后,我将与谁分享我的喜怒哀乐?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深情思念,以及面对离别时内心的不舍和孤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仲退对月有怀芳洲景文至不忘仆为古诗三首语意浓至次韵以谢并寄芳洲景文·其一
我行溪上路,行云为徘徊。
天高北风恶,叫叫鸿雁来。
起望杜若洲,渺渺绝沿洄。
孤芳据其胜,修洁无纤埃。
俗子不敢近,石梁尚崔嵬。
我如剪翎鹤,老志空低回。
又如渴蠹木,枯根莽难培。
巧拙有定赋,神功若为栽。
持此欲叩君,溪寒雪皑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