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传薪岂尽,漏响夜方深。
- 鉴赏
此诗《故宫咏烛》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通过烛光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对历史艰难岁月中先辈们缔造国家的深情缅怀与敬意。
首句“火传薪岂尽”,以“火传薪”比喻历史文化的传承,虽历经沧桑,但薪火不灭,寓意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接着“漏响夜方深”,描绘了夜晚时分,时间的流逝如同滴漏的声音,深沉而悠长,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深邃的氛围,暗示着时间的宝贵和历史的厚重。
“照得当年夕,艰难缔造心。”这两句直接点明主题,烛光照耀的是历史的某个特定时刻——艰难的创国时期。这里的“缔造心”不仅指实际的国家建设,更包含了无数先贤的智慧、勇气与牺牲精神。诗人通过烛光这一意象,赞美了那些在黑暗中照亮道路的人们,他们的付出与坚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整首诗以烛光为线索,将历史的回顾与对先人的敬仰融为一体,既是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也是对未来希望的寄托。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情怀和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乐学士知舒州
忆在同安郡,谁知是胜游。
仙山常独往,骚客自忘忧。
暂别经多难,劳生已白头。
羡君驱茜旆,兼得漱清流。
民俗常如古,风光最称秋。
短歌聊抒意,为我谢沙鸥。
七里泷看云
桐庐江之上,山势诡莫状。
万笏列朝班,千鬟俟远望。
我舟发侵晨,白云压青嶂。
活泼走蛟龙,喷薄助波涨。
想见空洞天,才撤云母帐。
一座玉屏风,历乱总无恙。
绝顶形变更,当头或排宕。
忽忽过山头,前山又相向。
络绎不断云,心神为之王。
衣袖如铁寒,久伫讶健忘。
风劲鸟不鸣,峭壁高无傍。
有此山水奇,看云奇穷相。
深恐入富阳,胜景更莫让。
急为笔诸书,好见云山样。
王兹园丈过访偕登北寺塔旋至元都观·其二
雨霁新草色,对坐兴怡然。
为问元都观,游迹乱云烟。
邀客复心许,齐步夕照天。
平林花枝闹,深院莺语圆。
香车和宝马,相望时流连。
我来傍小阁,煮茗汲清泉。
洗得诗肠净,何愁俗虑牵。
四筵皆颔首,即此妙谛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