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和别越王》
《奉和别越王》全文
唐 / 李敬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飞盖回兰坂,宸襟柏梁

别馆泾渭归路衡漳

关山曙色,林籞遍春光

帝念纡千里词波五潢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柏梁(bǎi liáng)的意思:形容文章或演讲的才华出众,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别馆(bié guǎn)的意思:指别人的住所或工作场所。也指别人的家或别人的住所。

宸襟(chén jīn)的意思:指帝王的衣襟,比喻帝王的心襟或者高官显贵的心胸。

春光(chūn guāng)的意思:春天的阳光,指春天的美好景色或春天的气息。

词波(cí bō)的意思:指言辞婉转、文辞华丽,具有诗意和音乐美感。

飞盖(fēi gài)的意思:形容飞速奔驰、迅疾如飞。

关山(guān shān)的意思:指困难重重的局面或艰险险阻的环境。

归路(guī lù)的意思:指回家的路或返回原处的途径。

衡漳(héng zhāng)的意思:指评价、比较事物时,权衡利弊、优劣。

泾渭(jīng wèi)的意思:形容事物之间差别极大,互不相通。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曙色(shǔ sè)的意思:指天快要亮的时候的微光,比喻希望的曙光或事物即将好转的迹象。

五潢(wǔ huáng)的意思:指人的五脏六腑。

翻译
华美的车盖在兰坂回旋,皇帝的心绪停留在柏梁之上。
他在别馆中分隔了泾渭分明的思绪,回家的路上指向衡漳的方向。
穿越重重关山,迎接破晓的光芒,林中深处充满春日的光彩。
皇帝的思绪绵延千里,他的诗词如波光照亮五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或旅者在山路上离别的景象。"飞盖回兰坂,宸襟伫柏梁"中的“飞盖”指快速行进的车马,"兰坂"和"柏梁"则是地名,或许是诗人虚构的地点,用以营造一种山路蜿蜒的氛围。"别馆分泾渭,归路指衡漳"中的“别馆”是离别之处,“泾渭”和“衡漳”都是地理名称,诗人通过这些实景展现了旅途中的一次离别。

接下来两句"关山通曙色,林籞遍春光"则描写了清晨时分,山峦间透出了曙光,而树木间布满了春天的阳光。这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之感。

最后两句"帝念纡千里,词波照五潢"中,“帝念”指皇帝的思念,而“纡千里”则强调了这种思念跨越了遥远的距离。"词波"是文人的诗歌之波澜,"照五潢"则可能是指诗中的意象如同水波一样连绵不绝。

整首诗通过对山路、离别、自然景观和皇帝思念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深远的情感与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作者介绍

李敬玄
朝代:唐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谯城)   生辰:615年-682年

李敬玄(615年-682年),亳州谯县(今安徽谯城)人,唐朝宰相。李敬玄早年曾为唐高宗的侍读,历任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尚书右丞、太子右庶子、中书侍郎、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后进拜中书令,封赵国公。仪凤三年(678年),李敬玄被任命为洮河道大总管,率军征讨吐蕃,因不通兵事,大败而回。后被贬为衡州刺史,又任扬州长史。永淳元年(682年),李敬玄病逝,追赠兖州都督,赐谥文宪。
猜你喜欢

仿倪云林秋亭嘉树并题以诗·其四

湖山四季秋偏好,我亦秋风潇洒人。

忽学老迂为放笔,却嫌全未悟根尘。

(0)

咏花瓷书灯

谁将大邑瓷,相并九华枝。

继昼明为用,无尘静与宜。

消閒觅句际,伴影读书时。

何必昭阳殿,徒誇金玉为。

(0)

闻京师于十月初四日得雪喜而有作

六出先时嘉,占年喜未涯。

同时真是异,千里讵为遐。

积素行行看,新寒旋旋加。

遥思上林苑,无树不生花。

(0)

咏挂瓶中花

清秋野卉纷荣谢,不知其名爱其姹。

迎风粲粲笑靥开,晞阳湛湛露珠化。

我非骚人亦搴芳,挂瓶贮之毡帷舍。

浑似春园桃李朝,那知雁塞星霜夜。

只少琵琶一曲弹,玉鞍红颊明妃嫁。

(0)

消夏·其一

消夏依兰沼,游思寄墨林。

轩墀足清趣,松竹有嘉阴。

乐志论閒玩,来禽帖背临。

三耘力田者,辛苦正关心。

(0)

昔余䆒元理,心地足清凉。

朱明任歊蒸,一室如禅房。

兹余廑民瘼,视民恒如伤。

时维暑雨候,怨咨岂能忘。

炎气当亭午,盾日方炽昌。

念彼陇亩间,曝背正耘秧。

茅檐蚕事急,经纬忙吴娘。

蕴隆非所惮,勤劬实可臧。

岂无九重居,广厦帘垂湘。

冰盘与雪簟,潋滟翻寒光。

展转苦烦热,心在黔黎旁。

日夕思其艰,怵惕不敢康。

安能物外游,逍遥学蒙庄。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