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补姚元白市隐园十八咏·其三中林堂》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理想图景。诗人以“长林四周遭,于中可避世”开篇,巧妙地将自然环境与隐居生活联系起来,长林环绕,为隐者提供了一个远离尘嚣、修身养性的绝佳场所。接下来,“何必学黄公,商山寻地肺”一句,借用了黄公和商山四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传统隐士生活方式的反思。黄公是汉初隐士,而商山四皓则是汉初四位高士,他们选择在商山隐居,追求精神的自由与超脱。诗人在此提出疑问,是否真的需要效仿古人,去寻找那远离尘世的隐居之地?这不仅是对传统隐逸观念的质疑,也是对当下生活状态的一种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独特见解。他并不盲目推崇古代隐士的生活方式,而是强调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同样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避世之所,不必拘泥于传统的形式。这种思想既是对传统隐逸文化的传承,又是对其创新和发展,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对生活态度的独特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凫墩
东观岱岳,西引凫墩。偃仰怙恃,有如子孙。
凫墩之容,温懿无弛。轸父之疴,欢揄凫里。
白杨锵锵,矫若龙翔。仰天一呼,烈石飞霜。
实毒我父,宁知我股。䀌血溅溅,以瀹以釜。
父曰予瞢,啜此肴羹。殆其有廖,欻如已酲。
稚笋之荐,江鱼之膳。昔闻太史,今兹匪謴。
荆蜀之乡,爰有铜梁。笃是异人,刑我有邦。
九日寄孟龙川
忆昔登啸台,萧瑟湖海秋。
酒酣回舞袖,拂落桑柘洲。
青云动蟹螯,白雪霏金瓯。
两边坐笑如花妓,吴趍白纻飞清讴。
戢翮入牢笼,忘却山阳道。
菊花为谁开,沉忧日衰老。
此日长吟独忆君,巉岩欹壑掩浮云。
何处龙山堪落帽,风流醉杀孟参军。
欲托双鲤鱼,锦字寄沧溟。
愿君细嚼茱萸蕊,寿比南山千万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