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地阴常合,无风竹亦香。
独行前侣误,缓坐后游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王氏园亭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首句“入门朱夏改”以夏日的更迭作为背景,暗示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变化,为整个场景铺垫了动态的氛围。接着,“取径绿溪长”则引出了一条蜿蜒曲折的路径,引导读者跟随诗人的脚步,探索未知的美景。
“有地阴常合,无风竹亦香”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园中的一片幽静与清雅。即使没有风吹过,竹林依然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这不仅展现了竹子的自然特性,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纯净与高洁。同时,“有地阴常合”中的“阴”字,既指地上的阴凉,也暗含了一种深邃、神秘的意境,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接下来的“独行前侣误,缓坐后游忘”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诗人独自漫步时的自由与自在,以及在园中停留时的沉醉与忘我。这里的“前侣误”可能是指原本的同伴或期待的某人未能如愿同行,而“缓坐后游忘”则是诗人沉浸在眼前的美景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甚至忘记了自己原本的目的。
最后,“爱此不能住,驱车九陌黄”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园景的深深喜爱,以至于不舍得离开。这里的“九陌黄”可能指的是繁忙喧嚣的城市道路,与前面宁静的园景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其内心世界的平静与高洁。
商道昔波荡,周王网九围。
二子如冥鸿,翩然独高飞。
周粟固可耻,薇亦周之薇。
云胡挟孤愤,了不悟众诽。
天地有正气,日月无斜晖。
惜哉权一字,谬误无已时。
武德纣之虐,贤者诚知之。
为欲扶此教,之死不愿违。
吁嗟臣道薄,千载常凄其。
欲上西山望,草际露未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