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邓觉民诗卷》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还 邓 觉 民 诗 卷 宋 /孙 嵩 南 山 竹 机 笛 ,北 山 桐 可 琴 。得 如 听 松 风 ,中 有 太 古 音 。
- 注释
- 南山:指南方的山,可能象征着南方的自然资源丰富。
竹:一种常绿植物,常见于中国,可用于制作乐器。
笛:中国古代的吹奏乐器,用竹子制成。
北山:指北方的山,同样可能象征资源或特定地点。
桐:一种落叶乔木,木材坚硬,适合制作弦乐器,如古琴。
琴:中国古代的拨弦乐器,以桐木为主要材料,音色优美。
得:能够,得到。
如:好像,如同。
听:听到。
松风:松树在风中的声音,通常被视为自然和谐的象征。
中:其中,内含。
太古音:古老而淳朴的音乐,可能指自然之声或古代的音乐风格。
- 翻译
- 南山的竹子可以做笛子,
北山的梧桐可以做琴。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野风光图景,同时也蕴含着深远的意境。"南山竹可笛,北山桐可琴"两句,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勾勒出了南北山间不同材质的植物特性,并通过这些自然物象征性的乐器,预示了后文将要展开的情感和意境。"得如听松风,中有太古音"则是诗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联想与表达。"得如"意味着幸运地获得了一种体验,而"听松风"不仅是一个外在的行为,更是一种内心的感受和体悟。"中有太古音"则将这种体验提升到一个超越时空的层次,似乎在自然之声中听到了千年之前的回响。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其内涵深意的挖掘,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感态度。同时,这种把握古老音韵的追求,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怀念。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越时间界限的艺术追求,以及诗人内心深处对永恒之美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中吕】普天乐.崔张十六事·其十五
远寄寒衣想张郎,空僝僽,缄书在手,写不尽绸缪。
修时节和泪修,嘱咐休忘旧。
寄去衣服牢收授,三般儿都有个因由:这袜儿管束你胡行乱走,这衫儿穿的着皮肉,这里肚常系在心头。
摸鱼儿.复用前韵
问谁歌、六朝琼树。当年春满庭宇。
歌残夜月西风起,吹动一川禾黍。愁绝处。□□汝。
姑苏麋鹿成群侣。清樽谩举。
对淡淡长空,萧萧乔木,慷慨吊今古。生平苦。
走遍南州北府。年来颇得幽趣。
绿蓑青笠浑无事,醉卧一天风雨。秋几许。
沙渚上,渔樵小隐随编户。扁舟脱去。
望绮散余霞,江澄净练,还爱谢公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