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思分社肉,每叹治齐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观颐(guān yí)的意思:观察他人的言行举止,从中汲取智慧和教训。
君子(jūn zǐ)的意思:君子指的是有德行和高尚品质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有修养、有风度、有道德的人。
妙理(miào lǐ)的意思:指非常巧妙的道理或观点。
谋食(móu shí)的意思:指为了获得食物而进行策划和谋求。
社肉(shè ròu)的意思:指亲属、朋友等亲密关系的人。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万民(wàn mín)的意思:指所有的人民或众多的民众。
一身(yī shēn)的意思:指一个人身上具备了多种特质或才能。
饔餐(yōng cān)的意思:指丰盛的饭食,也形容丰富的供应。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的《饱食卒岁因之自警四首》中的第四首。诗中以饱食终日的生活状态为背景,通过“谋食非君子”这一开篇,表达了对君子之道的追求与反思。诗人认为君子不应仅关注个人的温饱,而应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群体,即“观颐及万民”,关心民众的福祉。
接着,诗人提到自己曾思考过如何分配社祭的肉食,感叹于如何在治理国家时做到公平、醇厚。这反映了他对社会公正和道德治理的深刻思考。他相信,通过微小的手段可以影响整个天下,关键在于个人的诚信与自我约束,即“有孚视一身”。
最后,诗人进一步阐述了生活中的微妙道理,认为即使是日常饮食中的余味,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值得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去品味与思考。这种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独到见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伦理和个人修养的深刻思考,还蕴含了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洞察与感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人性、社会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细腻描绘。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