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吟不放盏,坐钓亦携书。
习眠如湿柳,避客似惊鱼。
游冶非吾意,春光任尔舒。
此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墨客在春日里园居的生活场景,充满了闲适与自然之趣。首句“行吟不放盏”,生动地展现了诗人边走边吟诵的情态,即使手中不持酒盏,心中也仿佛沉浸在诗歌的海洋中。接着“坐钓亦携书”,进一步展示了其生活情趣的高雅,即便是垂钓之时,也不忘阅读,将读书与休闲完美结合。
“山鸟时调弄”一句,通过描写山间鸟儿的鸣叫,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为园居生活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阶莎勿剪除”则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爱护,不破坏任何一草一木,保持了园居环境的原始与自然美。
“习眠如湿柳,避客似惊鱼”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慵懒的睡姿如同被雨水浸湿的柳枝,既柔软又无力;而当有人来访时,他则迅速躲藏起来,如同受到惊吓的鱼儿,生动地刻画出了诗人的性格特点和园居生活的悠闲自在。
最后,“游冶非吾意,春光任尔舒”表达了诗人对游荡嬉戏生活的不感兴趣,更愿意享受春光带来的宁静与美好。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墨客追求自然、崇尚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篆车创始自稚轮,筦簟从初但蒲稿。
诗到晚唐非不佳,少似国风能理到。
嗟予耄矣弃颖泓,卧病终年长却扫。
客无脱屦一榻悬,人不到门群雀噪。
敢意支郎念岑寂,时将妙语起衰老。
若人搜句乃馀事,虽不雕镌自精好。
况于佛祖可呵骂,岂无魔外宜攻讨。
早办山居一把茅,为我长歌歌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