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荒凉的乡村景象。首句“长揖耕夫问牧龙”,以“长揖”这一古代礼节性的动作,展现了诗人对农夫的尊重与礼貌,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农夫之间的对话,引出下文对牧龙亭的描述。接着,“苍峰东指塔重重”,通过“苍峰”和“塔重重”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深远而神秘的氛围,仿佛引导读者的目光穿越山峦,直抵远处的塔群,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邮亭岁远无门榜,破屋墙边四五松。”这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牧龙亭周围的环境。邮亭作为古代传递信息的场所,如今却显得年久失修,没有门榜,显示出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破旧的屋舍与四周挺立的四五棵松树形成对比,松树的坚韧与生命力在荒凉的背景中显得尤为突出,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乡村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感悟,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乡村风景画,也蕴含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对过去与未来的遐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幔卷紬
桃叶舟回,枫林客去,西渚波千叠。
见十里横塘,几阵凉飔,独上小楼,柔肠断绝。
春信莺花,秋期河汉,总是愁时节。
怅碧海青天,夜色苍凉,归去明月。凄凄切切。
相思苦梦雨何曾歇。
恁不似当年,绛唇含笑,而今剩有啼痕泪颊。
洛浦川长,青溪路断,晓露风灯灭。
但寄语还淹,有个人儿,莫便轻别。
登叠彩山
嵯峨怪石倚云间,洞销烟霞六月寒。
我到登临花正好,凭栏指点几回看。
神光灿
谭哥昔日,赡养家缘,积孽有若山丘。
因遇仙师,东历海岛三州。
劝诱顽愚向善,悟轮回、舍爱回头。
随缘过,守清贫柔弱,云水闲游。
因过怀州仙府,后闲行贵县,时遇深秋。
迤入严冬寒冷,得避无由。
不免化些纸布,望诸公念忆同流。
如省悟,结云朋霞友,物外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