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其一一三》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其一一三》全文
宋 / 释智朋   形式: 偈颂  押[寘]韵

放下身心仁义礼智。黄面瞿昙,捞天摸地。

四月十五,唤作结制,东行不见西行利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放下(fàng xià)的意思:指放弃、不再计较或不再执着于某事物或某种情感。

唤作(huàn zuò)的意思:指某物或某人被称为另外一种事物或另外一个人。

结制(jié zhì)的意思:指人们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瞿昙(qú tán)的意思:指人心不安定,忧虑不安。

仁义(rén yi)的意思:仁义是指仁慈和公正的品质,表达了对他人的关爱和对正义的追求。

身心(shēn xīn)的意思:指言行一致,身体和心灵都积极地付诸实践。

下身(xià shēn)的意思:指人体的下半部分,特指男性的生殖器官。

行利(xíng lì)的意思:行动灵活,能够迅速取得利益。

东行不见西行利(dōng xíng bú jiàn xī xíng lì)的意思:指一个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的困境和需要。也可以用来形容只关注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的行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朋所作的偈颂,以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禅意。"放下身心,仁义礼智",强调了修行中去除执着,回归内心清净与智慧的重要性。"黄面瞿昙"可能指的是佛陀的形象,这里象征着真理或觉悟。"捞天摸地"则形容人的行为无边无际,但真正的收获在于内心的领悟,而非外在的追求。

"四月十五,唤作结制",可能是指佛教中的某个特定节日或仪式,提醒人们在这个时刻要约束自我,遵循戒律。"东行不见西行利"暗示了修行者应超越世俗的利益观念,专注于内在的精神成长。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佛教的修行理念,鼓励人们通过放下欲望,追求内心的和谐与智慧。

作者介绍

释智朋
朝代:宋   籍贯:四明(今浙江宁波)

释智朋,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俗姓黄。居衡州华药寺,建康清凉寺。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婺州天宁寺(《罗湖野录》卷四),后退居明州瑞岩。为青原下十三世,宝峰照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四。 
猜你喜欢

海上逢丁戊山人自朗宁至

戎马殊方急,君今何所之。

人群仍纵酒,客路只题诗。

剑倚风尘过,丹成日月迟。

管宁将度海,莫遣世人知。

(0)

黎惟敬梁公实约过草堂不至

却扫柴门下,孤村少客过。

授经非博士,贷粟有监河。

溪涨凫鹥满,园荒杞菊多。

草堂终日待,枉策意如何。

(0)

答谟弟秋夜宿浈阳峡口见寄

风波一以别,知尔独沾襟。

贫贱辞家早,松楸积恨深。

青山一片石,孤子百年心。

夜听南楼雁,秋来好寄音。

(0)

怀薛考功仲常二首·其二

别汝秦淮上,音尘望履綦。

汀洲劳远梦,枉渚失佳期。

萧艾何为者,椒兰今若兹。

所思犹万里,惆怅采江蓠。

(0)

感寓四首·其三

尺木不可量,斗水不可觞。

孟尝一言听,足高而志扬。

所以鲁连子,长往东海旁。

弃之纳履去,贫贱庸何伤。

(0)

感寓四首·其二

起坐每达旦,忧来不遑宿。

按剑惜隋珠,刖足羞荆玉。

张仪不遇还,反受苏秦辱。

方齐击睢时,岂识为张禄。

尘埃谁免侵,天运有来复。

升沉久已知,岂就季主卜。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