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灯似鸱撮蚤,对卷如獭祭鱼。
- 翻译
- 亲灯如同猫头鹰捕鼠般专注,研读书籍时聚精会神。
如今已把白发视为常态,过去曾仔细校对黄皮古书。
- 注释
- 亲灯:比喻人读书非常专注。
似鸱撮蚤:像猫头鹰捕捉小虫。
对卷:研读书籍。
如獭祭鱼:形容读书认真,像水獭捕鱼前先排列好。
今已:现在。
作白头观:看待白发,指年老。
昔曾:过去曾经。
校黄本:校对黄皮古书,指珍贵的古籍。
-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夜间阅读经历的五言绝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人读书时的情景和心境。
"亲灯似鸱撮蚤,对卷如獭祭鱼。"
这里运用生动的比喻,将诗人在灯下翻阅书籍的姿态描绘得栩栩如生。"亲灯似鸱撮蚤"中的“鸱”是一种夜间捕鼠的小动物,它敏捷而专注地捉住目标,形象地比喻了诗人在昏黄灯光下聚精会神地研读书籍。接下来,“对卷如獭祭鱼”的“獭”则是古代一种以鱼为食的兽,比喻诗人面对书卷时,如同獭兽专注于捕捉鱼一般,表现了诗人对于知识和学问的渴望。
"今已作白头观,昔曾校黄本书。"
这两句则是诗人的自述和回顾。他现在已经成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白头”),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如同站在高处(“白头观”)回望过往。而“昔曾校黄本书”中的“昔曾”指的是过去,“校”是校订的意思,“黄本”则是古代用黄纸或黄色装帧的书籍,多为珍贵的经典,这里意味着诗人年轻时曾致力于研究和校正古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回忆,展现了诗人一生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学问的尊重,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戊午岁九日复与叔问登城楼再用前韵作
兀坐空哦服九华,衰颓深觉负黄花。
但令无事长相见,敢叹百年生有涯。
雉堞晓登千嶂抱,縠波秋净一溪斜。
归来更展新诗卷,醉墨淋漓似老鸦。
歙溪砚
砚凤池,石龙尾,金其声,玉其理,文字之祥助公喜。
助公喜,为公寿,籋云衢兮龙为友。
仪箫韶兮鸣凤咮,金玉相兮椒兰臭。
老复丁兮昃还昼,寿而臧兮世无有。
生弥长兮视弥久,见太平兮休战斗。
泳学海兮恢文囿,俯松乔兮齿仓籀。
翰林客卿管城偶,挥毫振藻常无咎。
送模归卞山并示僧宗义为余守西岩者三首·其二
端居探幽奇,自谓略已遍。
昨登西山巅,雄绝昔未见。
溪湖莽吞吐,云物纷百变。
乃知十年间,尚或遗胜践。
巢成辄弃去,我岂秋社燕。
为吾课童仆,开辟尽二面。
莫言羊肠险,径小烦屡转。
杖藜不用扶,吾脚犹尔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