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远遮苍霭,庭閒绕绿苔。
所欣敕几暇,书史足清陪。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清晨在空旷的馆舍中静坐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宁静与清雅的氛围。首句“虚馆向明开”描绘了馆舍在晨光中的开放景象,给人一种清新明亮的感觉。接着,“停骖适可哉”则表达了诗人在此停留的恰到好处,仿佛是命运安排下的巧合。
“偶然成小坐,便觉净浮埃。”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因偶然的机会坐下,却意外地感受到了内心的清净,仿佛尘世的烦恼都随风而去。这种内心的净化,是诗人在自然与宁静中找到的精神慰藉。
“村远遮苍霭,庭閒绕绿苔。”这两句转而描绘了周围的环境,远处的村庄被雾气笼罩,庭院中则是绿苔环绕,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这样的描写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向往。
最后,“所欣敕几暇,书史足清陪。”表达了诗人对于闲暇时光的珍惜,以及与书籍相伴的满足感。在忙碌的生活中,能够找到片刻的宁静与自我充实,对于诗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幸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其中找到的精神寄托。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