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释
- 故人:老朋友。
鬓丝多:鬓角的白发增多。
一叹:一声叹息。
相逢:相见。
勋业:功名事业。
菱花:镜子(古代有以菱花比喻镜子的习俗)。
遣:让,此处指擦拭。
- 翻译
- 老朋友惊讶于我鬓角的白发增多,一次相见又能如何呢。
一直以来,我都没有追求功名的梦,镜中的菱花又何必再擦拭照见这些呢。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所作,名为《次仲氏韵(其三)》。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以及面对现实与理想差距时的心态。
"故人惊我鬓丝多,一叹相逢可若何。"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沧桑变迁的情景,诗人的头发已经斑白,而昔日的朋友对此感到震惊。这不仅是对外貌变化的感慨,也隐含了时间流逝带来的生离死别和人事沧桑。"一叹"表达了一种无奈与悲凉,"相逢可若何"则是在探寻着如何面对这不断的聚散。
"勋业向来无此梦,菱花何必遣重磨。"
这里的"勋业"指的是功业或理想,而"此梦"可能是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受。这两句传达了诗人面对现实与理想差距时的心态,似乎在说,即使过去没有预料到会有这样的落差,但也无需过于苛责自己。"菱花何必遣重磨"中的"菱花"常用来比喻才华或文采,而"遣重磨"则是在探讨是否需要对这些才华或理想进行不断的修炼和打磨。在这里,诗人似乎在倡导一种平和的心态,不必对自己要求过高。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一个文人面对生命流逝、理想与现实差距时的复杂情感和深刻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吴门寻沈从先不遇
当年踏遍吴门路,十日寻君不知处。
年来踪迹虽相闻,邻人又道移家去。
阊阖城中多路岐,异乡客子那能知。
东寻西访竟不得,惟有残月相追随。
几回欲向朱门问,知君不与朱门近。
欲向红尘问故人,知君寄迹非红尘。
行尽朱门兼白屋,夜深空作穷途哭。
出城昏黑迷归舟,满天风露江干宿。
寄衣曲
流黄机上鸳鸯锦,明灭疏灯照孤枕。
空闺冷月自娟娟,绝塞金风何凛凛。
起视明河漏已残,沙场遥望路漫漫。
罗帏锦帐人何在,毳幕毡裘地更寒。
手剔残灯取刀尺,制得征衣寄征客。
去年寄去无回音,此日无由识宽窄。
宽窄如今未可知,几回欲剪又迟疑。
金刀未下肠先断,弱线初缝泪自垂。
泪垂点点俱成血,污在征衣不能灭。
殷勤为拭衣上痕,恐令孤客添愁绝。
掩泪裁衣远寄将,妾身不及此衣裳。
衣裳犹得亲君体,贱妾空居天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