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云头缩蜃,啖月口呿蟆。
宫㜮愁难捧,堂胥怒可挝。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咨夔的作品《谨和老人古砚韵》。诗中描绘了一位憨态可掬的老僧形象,他的衲衣破旧,身形凹陷,如同地上的洼地。僧人吐出的云气仿佛能收缩成海市蜃楼,而他大口吞月,形象夸张。诗中还提及了砚台,暗示老僧研磨之艰难,宫中的愁苦难以用它承载,而堂吏的愤怒甚至可以敲击它。诗人告诫不要沉溺于书法的顺畅,随意挥毫可能会写出杂乱无章(浪草)的文字,暗示对老僧粗疏笔法的批评。整体上,此诗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展现了老僧与砚台的故事,寓言般地表达了对生活态度的反思。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