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镜中像,非面亦非镜。
像既无起灭,心岂缠垢净。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探讨了生死、镜像与心灵的关系。诗人以“生死镜中像”开篇,将生命比作镜中的影像,暗示生命的短暂与虚幻。接着,“非面亦非镜”进一步强调这种影像并非真实的自我或外界的反映,而是超越了实体与表象的存在。
“像既无起灭,心岂缠垢净”则深入探讨了心灵的状态。这里的“像”指的是生命中的影像,而“心”则是指心灵。诗人提出,既然生命中的影像并无生灭之分,那么心灵也应超越了世俗的垢与净,达到一种超脱的状态。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心灵净化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比喻和对比,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心灵的境界以及存在的真谛,体现了宋代禅宗思想的影响,以及诗人对宇宙人生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