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杨柳的独特风姿。首句“十月寒轻叶未凋”点明了时间背景,深秋的寒意虽轻,但杨柳的叶子仍未飘落,展现出一种坚韧的生命力。接着,“淡黄疏绿短长条”一句,通过色彩和形态的对比,生动地勾勒出杨柳枝条的外观,淡黄色与疏绿色交织,长短不一,富有层次感。
“无情有态堪怜处”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赋予了杨柳以情感,虽然它没有人类的情感,但却有着独特的姿态,让人怜爱。这里的“无情”并非真的无情,而是指自然界的客观存在,而“有态”则强调了杨柳在特定环境下的美丽姿态。“堪怜”二字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然美的深深感慨和喜爱。
最后一句“日脚云头雨半腰”,进一步描绘了杨柳在自然光影中的状态。日光、云彩与雨水共同构成了一个动态的画面,杨柳仿佛置身于这幅画中,与自然融为一体。这句话不仅展现了杨柳在不同光线条件下的美感,也暗示了自然界中事物的瞬息万变和和谐共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杨柳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敬仰。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屠田叔弃秋官幕归侍司马公公殁乞余志墓且求一歌为赠
屠郎读书破万卷,不及区区三语掾。
以兹耻共侏儒粟,归侍髯翁寿清宴。
菽水一勺轻千钟,况有今古蟠其胸。
朝看明海欱日月,夕爱赤堇摅烟虹。
天贻玉棺唤髯去,肯向东园借官具。
娄江忽有孝廉船,问我求题君子墓。
谀墓古来人所嗤,髯翁遗爱吾何疑。
始知吴札千金剑,奚若中郎七尺碑。
念余年来倦笔研,欲焚弃之心更愞。
乞汝相携老文苑,人间一官味诚短。
柏溪翁写竹妙得彭城墨派而不轻为人作以故传世颇鲜此纸仅以数枝寓意耳而姿态溢出乃子尚书公刻之石摹本示余不胜仰止敬题于后
子猷爱此君,不能一传神。
谁为传神者,峭茜得其真。
前有文湖州,后有王舍人。
沈翁天机活,不借丹青色。
尽吸淇澳秋,缩入文园墨。
披梢凤尾振,写箨龙鳞坼。
兴来两三枝,势若一万尺。
翁乘葛溪杖,转叩湘君宅。
零落吉光裘,片羽千金直。
幸有凤沼儿,摹之于乐石。
石能使竹寿,竹能救石顽。
遂令风云气,长留天地间。
羹墙莫深慕,徒益泪痕斑。
答赠曹子大同
荆玉游中土,连城不复偿。
武夫迫相淆,璠玙蔽其光。
所以神自泣,黯然思陵阳。
空谷产猗兰,无人自芬芳。
菉葹群来狎,根株不相当。
所以希拂拭,愿登君子堂。
淮南富耆硕,曹子乃其良。
渔猎六代薮,驰骋百氏场。
五十困公车,六十钓沧浪。
著书累万言,不博俸一囊。
鹖雀暮来栖,万目呼凤凰。
窃悲千秋瑞,长铩五色章。
惠而好我音,携我以同行。
知己何必多,寸心暴秋阳。
结交何必早,岁晚见冰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