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者须忘意,知之莫泥词。
虽从静里得,却向动中知。
分处(fēn chǔ)的意思:指在不同的位置、地方或职位上分别居住、工作或担任。
旁行(páng xíng)的意思:指在旁边走,不参与其中;也指旁观,不亲自参与。
入微(rù wēi)的意思:指事物触及到最细微的地方,非常深入。
行且(xíng qiě)的意思:行走,前进,继续
移时(yí shí)的意思:指改变时间,推迟或提前原定的时间。
有无(yǒu wú)的意思:指有与无,存在与不存在的对立关系。
中知(zhōng zhī)的意思:指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真相有很深的了解和认识。
主宰(zhǔ zǎi)的意思:指掌握或控制某事物的权力和能力。
不移时(bù yí shí)的意思:不变、不改变的时间。
这首诗《知机吟用康节韵》由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探讨了宇宙万物与人的内心世界之间的微妙联系。诗中以“知机”为主题,引导读者深入理解自然与心灵的奥秘。
首句“先物谓之几,旁行且入微”,开篇即点出“知机”的概念,意味着在万物之前感知到事物发展的细微变化和趋势,如同走在边缘,洞察细微之处。这种感知能力是超前的,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
接着,“有无未分处,主宰不移时”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在事物存在与不存在之间,存在着一个未被明确界定的状态,而在这个状态下,事物的主宰地位并未改变。这反映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事物发展变化的不确定性与规律性并存的哲学思想。
“得者须忘意,知之莫泥词”则强调了在获取知识或体验事物时,应保持开放和灵活的心态,不应被表面的言语或概念所束缚,而是要超越语言的限制,直接体验和理解事物的本质。
最后,“虽从静里得,却向动中知”总结了知机的过程。真正的知觉并非仅限于静止的状态,而是在动态的变化中也能捕捉到事物的真谛。这体现了动态与静态、内在与外在、知与行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了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持续学习和适应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知机”的主题,探讨了人与自然、内在与外在、静与动之间的深刻联系,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万物和人生智慧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
渠侬青门道,冶服遨荡俦。
一釂逞鸡鞠,联袂歌愿酬。
太伯表东吴,季子居延州。
湖山号佳观,篮舆肆优游。
肴香炙亦熟,只有空樽忧。
娱宾不计费,拘士捐牙筹。
诗盟得首唱,有客如此不。
挈壶并琴奕,松石岩湍乐。
境胜属幽人,溪云俗氛却。
洞穴锁苍霞,探奇或云莫。
不闻古肥遁,静极还思家。
高情縻圭俎,心迹何由遐。
畸人告予言,黄庭老生涯。
臧谷两亡羊,初平隐金华。
山蹊容车箱,深入遂有得。
古寺依岩根,连峰转相揖。
樵苏草木尽,佛事亦萧瑟。
居僧麋鹿人,对客但羞涩。
双碑立风雨,八分存法则。
云昔义靖师,万里穷西域。
《华严》具多纸,归来手亲译。
蜕骨俨未移,至今存石室。
遗文尽法界,广大包万亿。
变化浩难名,丹青画京邑。
粲然共一理,眩晃莫能识。
末法渐衰微,徒使真人泣。
城东泗水平如席,城头远山涵落日。
轻舟鸣橹自生风,渺渺江湖动颜色。
中洲过尽石纵横,南去清波头尽白。
岸边怪石如牛马,衔尾舳舻谁敢下。
没人出没须臾间,却立沙头手足乾。
客舟一叶久未上,吴牛回首良间关。
风波荡潏未可触,归来何事尝艰难。
楼中吹角莫烟起,出城骑火催君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