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消 息 宋 /晁 说 之 两 月 中 原 消 息 断 ,不 应 京 国 亦 无 闻 。庙 堂 如 未 弃 黎 庶 ,日 日 诏 书 清 垢 氛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应(bù yīng)的意思:不应指的是不应该,表示某种情况或行为是不应该发生或存在的。
垢氛(gòu fēn)的意思:指脏乱的氛围或环境。
京国(jīng guó)的意思:指国都,也可用于形容地位高贵、权势显赫的人。
黎庶(lí shù)的意思:指广大的人民群众,也指社会中普通人的生活状况。
庙堂(miào táng)的意思:指朝廷、官场,也可以指官僚体制、政治权力的地方。
日日(rì rì)的意思:每天都
无闻(wú wén)的意思:没有人知道或听说过
消息(xiāo xī)的意思:形容人们因为谣言、传闻或消息的传播而惊慌失措,心惊胆战。
月中(yuè zhōng)的意思:指月亮处于中央位置,也可指月份的中间时期。
诏书(zhào shū)的意思:指君主或上级颁发的公文,也泛指上级的指示或命令。
中原(zhōng yuán)的意思:指中国北方地区的中心,也泛指中心地带。
- 注释
- 中原:指中国中部地区。
消息断:指通信或情报中断。
京国:指京城,首都。
庙堂:朝廷,代指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弃:遗忘,不顾。
黎庶:百姓,平民。
诏书:皇帝发布的正式命令。
清垢氛:清除污浊的风气。
- 翻译
- 两个月来中原的消息全无,京城想必也没有任何传闻。
如果朝廷还没有忘记黎民百姓,每天的诏书都会清除腐败的气氛。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消息》,表达了诗人对中原局势的关切和对朝廷期望的寄托。首句“两月中原消息断”,写出了时局动荡,与外界联系中断的紧张气氛,透露出诗人对于家乡和国家命运的忧虑。次句“不应京国亦无闻”,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信息隔绝的状态,暗示京城也可能对民间疾苦不了解。
第三句“庙堂如未弃黎庶”,诗人期盼朝廷高层能关注民生,不忘黎民百姓,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最后一句“日日诏书清垢氛”,则是对朝廷发出呼吁,希望每日都能发布诏书,清除社会的不正之风,恢复清明政治。
整首诗简洁明快,情感深沉,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反映出诗人对国家治理的关注和期待,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灯花联句
星阁迎寒閟,霜钟动夜摐。
酒深燔朮火,漏下续兰釭。
寸草荧芝小,丹葩瑞带双。
金枝交婉娈,银粟乱鬃鬞。
蜡结飞蛾笑,膏融吐凤愯。
汞珠光透镜,火齐幻垂幢。
的的煇青琐,淫淫飐玉缸。
烛龙擎紫盖,翘燕缀红䝄。
邻眼书窥隙,仙眉墨晕窗。
狂吟心蕊发,喜听足音跫。
折堲风吹座,钩帘月堕江。
青藜如见遇,挥手出纷厖。
以吴东山水分题得阳山
别起高楼临碧溪,绕楼青山云约齐。
阳山独出众山上,却立阳湖西复西。
天风吹山屼不起,倒落芙蓉明镜里。
影娥池上曲阑干,遍倚秋光三百里。
白云不化五彩虹,化为天矫之白龙。
一朝挟子上天去,霈泽下土昭神功。
土人结祠倚灵洞,雨气腥翻海波动。
纸钱窣窣蜥蜴飞,女巫击鼓歌迎送。
兹山本是秦馀杭,越兵昼获夫差王。
不知谁是公孙圣,空谷答声吴乃亡。
只今此地愁云黑,铁马将军金作勒。
汉蛇曷识剑雌雄,秦鹿应迷路南北。
山下花开一色红,花下千头鹿养茸。
衔花日献黄面老,挟群时入青莲宫。
闻道青霜落林谷,斤斧丁丁惊鸟宿。
千年白鹤忽飞归,失却长松旧时绿。
君今坐看楼上头,析韵赋诗浮玉舟。
凭高一览青未了,底事仲宣生远愁。
明朝更踏东山路,傀儡湖中观竞渡。
酒花滟滟泛昌阳,醉归扶上楼头去。
《以吴东山水分题得阳山》【元·顾瑛】别起高楼临碧溪,绕楼青山云约齐。阳山独出众山上,却立阳湖西复西。天风吹山屼不起,倒落芙蓉明镜里。影娥池上曲阑干,遍倚秋光三百里。白云不化五彩虹,化为天矫之白龙。一朝挟子上天去,霈泽下土昭神功。土人结祠倚灵洞,雨气腥翻海波动。纸钱窣窣蜥蜴飞,女巫击鼓歌迎送。兹山本是秦馀杭,越兵昼获夫差王。不知谁是公孙圣,空谷答声吴乃亡。只今此地愁云黑,铁马将军金作勒。汉蛇曷识剑雌雄,秦鹿应迷路南北。山下花开一色红,花下千头鹿养茸。衔花日献黄面老,挟群时入青莲宫。闻道青霜落林谷,斤斧丁丁惊鸟宿。千年白鹤忽飞归,失却长松旧时绿。君今坐看楼上头,析韵赋诗浮玉舟。凭高一览青未了,底事仲宣生远愁。明朝更踏东山路,傀儡湖中观竞渡。酒花滟滟泛昌阳,醉归扶上楼头去。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68967c6b44b9e8b8492.html
送甘允从北上
翔鸿纵高姿,流水去不息。
枉道别友生,扬舲望京国。
婉娈前途憩,萧条馀景匿。
神京衣冠会,左右金阳宅。
驱马流星繁,垂轩春雾集。
嘉子玉质朗,早通金闺籍。
行逢明主顾,入补词臣职。
束带向晨趋,陪宴终日昃。
芳年易为晓,所愿崇令德。
英英白云飞,渺渺青山隔。
秋风应节起,万里思亲客。
迟子返旧居,衔杯数相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