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繁灯欲死,乍断月应沉。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悲秋(bēi qiū)的意思:形容秋天的景色给人带来忧伤、悲痛之感。
不禁(bù jīn)的意思: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侧耳(cè ěr)的意思:偏向一边听,形容人有意地倾听或留心。
痴人(chī rén)的意思:指愚蠢、糊涂的人。
何事(hé shì)的意思:表示问原因,询问事情的缘由。
能那(néng nà)的意思:能够承担、能够胜任。
切切(qiè qiè)的意思:形容非常迫切、殷切、急切。
申旦(shēn dàn)的意思:形容言辞恳切,诚恳而真诚。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相寻(xiāng xún)的意思:相互寻找、相互追寻
向壁(xiàng bì)的意思:指一个人因受到挫折、困境或失败而自我压抑,不愿与人交流或展示自己。
- 鉴赏
这首诗《秋虫》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中虫鸣的场景,通过“切切诉何事”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了一种深沉而略带哀愁的情感氛围之中。诗人以“无人知汝心”表达了秋虫鸣叫背后可能蕴含的孤独与渴望理解的情感,这种情感在人类世界中同样常见,增加了诗歌的共鸣性。
“正繁灯欲死,乍断月应沉”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灯”和“月”赋予了生命,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寂静与昏暗,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这样的描写不仅丰富了画面感,也加深了对秋虫鸣叫背景的渲染。
“申旦谁能那,悲秋自不禁”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季节变换以及生命短暂的感慨。这里的“申旦”可以理解为从清晨到夜晚的一天,诗人感叹在这短暂的一日之中,又有谁能真正理解或挽留时间呢?“悲秋”则直接点明了季节的转换带来的哀愁情绪,这种情绪并非单纯对秋天的哀叹,而是对生命、时间、自然规律的一种深刻反思。
最后,“痴人偷向壁,侧耳一相寻”以“痴人”自喻,表达了诗人对秋虫鸣叫的深深关注与理解的渴望。这里的“偷向壁”既是对自身行为的戏谑,也是对倾听自然之声的谦逊态度的体现。诗人通过这一细节,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现象巧妙融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思与诗意。
综上所述,《秋虫》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之美的诗歌,更是诗人内心情感与对生命、时间、自然规律深刻思考的表达。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富有哲理的意境,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引发对自己生活、情感乃至宇宙观的深入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