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方逾北至,火已见西流。
夫君若萱车,一见即忘忧。
此诗描绘了黄木湾月色与扶胥渡口舟影交织的画面,以自然之景衬托出诗人与友人朱十相逢的喜悦与忘忧之情。首句“黄木湾头月”开篇即勾勒出宁静而略带凉意的夜晚景象,月光洒在黄木湾上,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静谧。次句“扶胥渡口舟”,则将视线转向渡口,舟船停泊,似乎等待着远方的旅人归来或前往未知的彼岸。
接着,“日方逾北至,火已见西流”两句,巧妙地运用时间的变化来营造一种时光流转、岁月更迭的氛围。太阳刚刚越过北方,而夕阳已在西方缓缓下沉,这样的对比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着人生旅程的不断前行与变化。
“过雨收红豆,连波狎白鸥”描绘了一场小雨过后,红豆被雨水洗净,更加鲜艳夺目;而水面上,白鸥悠闲地戏水,与波浪相伴,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生动的画面。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夫君若萱车,一见即忘忧”则是全诗情感的集中体现。诗人将友人比作萱草车,寓意朋友如同萱草一般,能带来心灵的慰藉和快乐,消除忧愁。一见面就能忘却烦恼,体现了深厚的情谊和对相聚时刻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情的人际关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感捕捉和对友情的深刻体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筹觥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穴居木处,相安以饮食生。渴饥爱憎,无师而自能。
其皮之美也,自立辟。其肉之肴也,故多兵。
风林露壑,伐木丁丁。雄雌同声,去之远而犹鸣。
彼其不同臭味,故眴目而相惊。
惟虫能虫,惟虫能天。余是以观万物之情。
墨君飒飒风雨鸣,垂鸾舞凤翻青绶。
一竿珍重几百缗,奚啻渭川三万亩。
金锵玉戛空琴声,婢行奴颜谢花柳。
得亭真从寂寞间,卓古高标压群丑。
不须辨直致湘江,便觉满窗凉意透。
挺然叶节抱风孤,顿应君子虚心受。
雷迸箨龙龙欲走,樱笋纷纷徒适口。
破除肉味若闻韶,王猷笑咏还依旧。
藉槛湘阴净简书,接地春华幻尘垢。
拂手笔端别有神,往来平安报良友。
前时无偶后无继,奇宝秘灵宜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