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和 曹 守 司 直 劝 驾 宋 /刘 克 庄 李 唐 故 典 存 烧 尾 ,皇 宋 科 名 从 敕 头 。月 露 浓 熏 仙 桂 发 ,天 风 高 送 客 槎 浮 。三 场 魁 匪 先 贤 志 ,千 佛 名 知 几 劫 修 。自 笑 申 公 垂 八 十 ,不 能 挟 册 共 西 游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槎浮(chá fú)的意思:指船只在水中浮动,比喻没有根基或基础,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动摇。
敕头(chì tóu)的意思:指官员的头衔或职位,也泛指官方的命令或指示。
风高(fēng gāo)的意思:形容风势强劲,狂风呼啸的状态。
故典(gù diǎn)的意思:古代经典的著作或典籍
客槎(kè chá)的意思:客槎意为客人停留在船上,表示客人暂时留在某个地方,并且没有离开的意思。
科名(kē míng)的意思:科学家的名字,指代有才能和学问的人。
李唐(lǐ táng)的意思:指李白和杜甫这两位唐代著名的诗人。
三场(sān chǎng)的意思:三次较量或竞赛
烧尾(shāo wěi)的意思:指事情即将结束或接近尾声。
送客(sòng kè)的意思:指送别客人离开。
天风(tiān fēng)的意思:指正直、公正、无私的风气和作风。
先贤(xiān xián)的意思:指已故的有德行、有贡献的前辈人物。
仙桂(xiān guì)的意思:指高尚的品德和才能
挟册(jiā cè)的意思:指借势利用别人的权势或势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月露(yuè lù)的意思:指月亮的光辉透过云层或树枝的缝隙透露出来,比喻事物已经显露出端倪或事情已有迹象发生。
知几(zhī jī)的意思:知道多少。
- 注释
- 烧尾:古代一种庆典习俗,官员晋升或赴任时,焚烧锦鲤尾巴以示庆祝。
敕头:皇帝的命令或诏书,指宋代科举考试的开始。
仙桂:神话中的仙树,比喻人才出众。
客槎:古代指遨游星河的木筏,象征求学或探索。
魁匪:科举考试的第一名,非唯一。
劫脩:佛教用语,表示经历轮回修炼。
申公:古人名,此处借指作者自己。
西游:古代指前往长安求学,这里可能暗指科举考试。
- 翻译
- 唐朝的传统保留着烧尾的习俗,宋代的科举考试则从皇帝的命令开始。
明亮的月光和露水使仙桂散发出香气,高高的天风吹送着客船在星河中漂浮。
三次考试的冠军并非前辈们的唯一追求,无数佛像的名字见证了无数个轮回的修炼。
我自嘲地笑自己已年近八十的申公,无法携带书籍一同西游求学。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和曹守司直劝驾》。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对古今典籍的提及,表达了自己对知识学习的重视,以及对于无法实现某些理想的自嘲。
首句“李唐故典存烧尾”指的是唐代以来的经典文献保存下来,只剩下了一些残篇断简。"皇宋科名从敕头"则表明宋朝的科举考试已经有了规范和程序,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历史文化传承的关注。
接下来的“月露浓熏仙桂发,天风高送客槎浮”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这里的“仙桂”可能指的是香气浓郁的桂花,而“客槎浮”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心中的自由漂浮。
"三场魁匪先贤志,千佛名知几劫脩"这两句中,“三场魁”可能是指科举考试的三次考核,而“千佛名”则可能是在说某种修行或知识的积累。整体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和道德修养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跨越了时间,甚或达到了一种超脱凡尘的境界。
最后,“自笑申公垂八十,不能挟册共西游”则是诗人自嘲,虽然自己已年过八十,但依然无法像古代的申公(申 Hour)那样携带经书去西天取经。这里流露出一种对生命无常和个人理想未能实现的感慨。
总体来看,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于学问、修养和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以及面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时的自我安慰和超脱。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阳夏怀古
短衣匹马西北来,十年去国随风埃。
解鞍呼酒歌一曲,玉鞭倒捉敲金罍。
君不见项王台,昔时崔嵬今已颓,秋风萧瑟吹草莱。
又不见汉王城,昔时岧峣今已平,寒烟寂寞啼鼯猩。
牧童抬头学楚声,野老扶犁城上耕。
耕势不断楚声哀,行人欲去还裴佪。
刘项英雄安在哉,人间俯仰易陈迹,闻身健在须衔杯。
梁都运斗南新居落成
购材燕市中,作室何翘翘。
老手为拮据,百日不敢骄。
室成仅容膝,勃溪益无聊。
云胡写予怀,惟是风雨宵。
先生名大夫,黼衣华四朝。
枫堂接桂室,燕处俱逍遥。
新筑诚琐兮,贫饮称一瓢。
居之不自陋,无乃壮志消。
孰知君子心,一念恒万朝。
滔滔宁我盈,凛凛不我凋。
处乐及处约,所以长嚣嚣。
里社来落成,贱子亦见招。
槃餐无兼味,至乐等闻韶。
我独何人斯,永惟德音昭。
日居及月诸,维此心摇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