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堤决谣》
《堤决谣》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古风

河口决数百里,会泗会淮势不止

鱼鳖为人几时,复为鱼鳖大湖里。

筑堤不用费金钱,天欲神州成大川。

陆沉但得蛟龙喜,不惜波涛百丈悬。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丈(bǎi zhàng)的意思:形容事物高大、巨大。

百里(bǎi lǐ)的意思:表示距离很远,指非常遥远的地方。

波涛(bō tāo)的意思:形容波浪汹涌澎湃的样子。

不止(bù zhǐ)的意思:不仅仅;不止于此

不用(bù yòng)的意思:不需要、不必要

不惜(bù xī)的意思:不计较付出,毫不吝惜

河口(hé kǒu)的意思:指河流注入大海或湖泊的地方,也比喻两种不同事物相结合的地方。

黄河(huáng hé)的意思:指黄河,也用来比喻强大的力量或不可遏制的势头。

几时(jǐ shí)的意思:表示时间的不确定,相当于“何时”。

蛟龙(jiāo lóng)的意思:指神情威武、气势磅礴的样子。

陆沉(lù chén)的意思:指大陆下沉。比喻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出现严重的衰落、衰退。

神州(shén zhōu)的意思:指中国,意指中国是一个伟大而神圣的国家。

为鱼(wéi yú)的意思:为了鱼而做出牺牲或付出代价

为人(wéi rén)的意思:指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品行和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和方式。

用费(yòng fèi)的意思:指花费、使用的费用。

鱼鳖(yú biē)的意思:形容人的智慧和才能出众。

筑堤(zhù dī)的意思:比喻采取措施防止灾害或解决问题。

鉴赏

这首诗《堤决谣》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黄河决堤后水势泛滥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首句“黄河口决数百里”,开篇即以黄河决堤的壮阔景象入题,黄河口决堤数百里,洪水肆虐,波及广大区域。次句“会泗会淮势不止”,进一步描述洪水汇合泗水、淮水,水势愈发汹涌,难以遏制。接着,“鱼鳖为人得几时,复为鱼鳖大湖里”两句,通过对比,指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强调了洪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暗示了人类在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无力感。

“筑堤不用费金钱,天欲神州成大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规律的尊重,认为不应过度干预自然,而是顺应天意,让神州大地成为浩瀚的大川。最后,“陆沉但得蛟龙喜,不惜波涛百丈悬”则以蛟龙为喻,寄托了诗人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同时暗含了对治理洪水、保护土地的深思熟虑。

整体而言,《堤决谣》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蕴含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忧虑与期待。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马上

马上值寒食,途中非故乡。

山川劳跋涉,风雨助悲凉。

碧树鸟相语,幽林花自芳。

不辞趋道路,多愧负春光。

(0)

和祖道国门外文渊子至东父饯席上赠别

行李随长道,飘蓬笑贱官。

望云瞻白日,临水看惊澜。

鸟语如知节,花开尚怯寒。

莫嫌春色浅,留到后园看。

(0)

和题真相院

山色随行止,溪声满见闻。

灯花秋寂淡,香火夜氛氲。

野色迷修竹,厨烟长白云。

大夫材力健,故宠寺僧勤。

(0)

断编

断编尘简即吾师,万里徘徊得路迟。

览照忽惊颜色古,临空叹息羽毛衰。

迂愚未尽田瞿学,庸贱空收鲍叔知。

安有微波增海曲,愿因穷腊看松枝。

(0)

次中丞韵

人家碧瓦照朱丹,缥缈烟涛密琐关。

一水北邻千里海,万峰南揖四明山。

鸟啼浮世尘埃外,人在青云道路间。

祇恐公归难久驻,匆匆便捧诏书还。

(0)

和致远学士游池·其二

岸岸垂杨障绿阴,时时好鸟啭清音。

昭回河汉波澜阔,方丈蓬莱雨露深。

到处香烟浓作雾,谁家珠翠密成林。

争标想见千人唱,声入青云画鼓深。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张伯端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王勃 熊琏 李频 韩翃 于右任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