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衲无馀事,时闻起柁声。
水烟犹作暝,霜鹊已嬉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出行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哲思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拥衲无馀事”,诗人穿着僧衣,似乎在暗示他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没有多余的杂念和纷扰。接下来,“时闻起柁声”则将读者带入舟行的场景中,船桨划破水面的声音,既是自然的韵律,也是诗人内心节奏的映射。
“水烟犹作暝,霜鹊已嬉晴”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前句描绘夜晚水面上弥漫的烟雾,后句则展现清晨霜后的喜鹊嬉戏于晴空之下。这种由暗转明的变化,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也寓意着诗人内心从沉思到豁然开朗的过程。
“淼淼人归路,悠悠岁晚情”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站在舟上,望着那渺远的归途,心中涌起的是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这里的“岁晚情”既是对个人时光的反思,也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最后,“秖应江海外,随处著馀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认为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找到心灵的栖息之所。这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态度,是古代文人理想人格的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圣经杲杲日翔空,元与后学开愚蒙。
著述成书不得已,令人诵习知吾宗。
辞文旨远非外至,一一流出自胸中。
如木有根水有源,敷荣浸渍乃无穷。
此道含灵悉具足,圣人庸人心本同。
如何异见立仁智,百辙千歧碍不同。
寻枝逐派遂忘返,痴儿失路迷西东。
岂无达者为拈出,抉剔众瞽刳群聋。
史侯名堂深意在,眼悬明镜磨青铜。
欲将妙义示当世,岂独用训垂髫童。
我初闻之喜击节,心心相照密冲融。
作诗粉饰虽赘语,要令万古还淳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