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喜刀方解,人亡鉴遽隳。
《奉和御制读唐书·其一》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昌期(chāng qī)的意思:指事物的发展、变化时期,也表示事物蓬勃发展的时期。
皇德(huáng dé)的意思:指君主的德行高尚,受到天下百姓的尊崇和敬爱。
纳忠(nà zhōng)的意思:纳忠是指接纳忠诚之心,表示欣然接受忠诚和忠心的人。
阙政(quē zhèng)的意思:指政务不善,不称职。
神祗(shén zhī)的意思:神明、神灵。
天祚(tiān zuò)的意思:指天赋的神圣权力或神圣的天命。
文皇(wén huáng)的意思:指文学界的泰斗,文学的巨擘。
雅道(yǎ dào)的意思:指言辞文雅、道理高尚。
偃革(yǎn gé)的意思:指停止战争,放下武器,恢复和平。
宴喜(yàn xǐ)的意思:指宴会上的欢乐和喜悦。
犹可(yóu kě)的意思:还可以;尚可
- 翻译
- 天祚彰显文皇的美德,元始成就了雅正之道。
忠诚之士辅佐政务,停止战争带来繁荣的期望。
宴乐之时剑已入库,但人亡国衰镜子破碎。
遗留的几行奏章仍在,仍然能触动神明的心灵。
- 注释
- 天祚:上天的保佑或天命所归。
文皇:指有文治武功的君主。
元成:开始并完成,此处指政策的实施。
雅道:高尚的道德或正统的教化。
裨阙政:弥补政务的不足。
偃革:停止战争,和平时期。
昌期:繁荣昌盛的时代。
鉴:镜子,比喻国家的借鉴和警醒。
隳:毁坏,衰败。
神祗:古代对神明的称呼,这里可能指代人民的敬仰和信仰。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夏竦所作的《奉和御制读唐书(其一)》。诗人通过颂扬天祚文皇(指唐代的文治君主)的美德和其推行的雅正之道,表达了对开明政治的向往。"纳忠裨阙政"赞美了文皇接纳忠良,弥补政务的不足,"偃革致昌期"则强调通过停止武力征伐,带来了国家的繁荣昌盛。接着,诗人惋惜历史的教训未能长久铭记,"人亡鉴遽隳"暗指随着人的逝去,前人的智慧和教训似乎也随之消失。然而,"数行遗奏在"表明仍有遗留的奏章记录着历史,这些文字依然能触动人心,令人深思。整首诗以历史为鉴,寓含了对历史经验和统治者的敬仰与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