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承明(chéng míng)的意思:接受明主的命令或指示,承担责任。
典册(diǎn cè)的意思:指记载着典章制度的册子,也指具有权威性的典籍。
多士(duō shì)的意思:指多才多艺的人,多方面有才能的人。
珥笔(ěr bǐ)的意思:指人写字时,手握笔杆,笔尖不动,只是在纸上微微移动,如同珠玉在盘中滚动一样。比喻写字工整且流畅。
衡才(héng cái)的意思:指评价人才时要全面衡量其才能和品德。
济济(jǐ jǐ)的意思:形容人多或事物众多,人才辈出。
京兆(jīng zhào)的意思:指首都。
门下(mén xià)的意思:门下指的是一个老师的学生或门徒。
替人(tì rén)的意思:代替他人承担责任或行动。
乡邦(xiāng bāng)的意思:指乡村的国家或小国家,也指国家。
英贤(yīng xián)的意思:指具有英明才智和高尚品德的人。
由豫(yóu yù)的意思:由豫表示由于豫备而能够从容应对各种情况。
欲得(yù de)的意思:欲望得到。
中欲(zhōng yù)的意思:心中有所愿望,渴望实现的意思。
- 鉴赏
此挽联以精炼之语,高度概括了胡敬先生的才华横溢与学术贡献。上联“京兆衡才,由豫而皖而乡邦”开篇即点明胡敬先生才华出众,其足迹遍及京兆、河南、安徽等地,不仅展现了他广泛的知识涉猎和深厚的学术根基,也暗示了他在不同地域学术界的影响力。
“济济擢英贤,门下迭为多士冠”进一步赞扬了胡敬先生在培养人才方面的卓越成就。这里的“济济”形容人才众多,“英贤”指杰出的人才,“多士冠”则表示在他的门下,人才辈出,无出其右。这既是对胡敬先生教育理念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其培养出众多优秀学者的直接赞誉。
下联“承明珥笔,有史与文与典册”则从另一个角度赞美胡敬先生的学术贡献。其中“承明”意为继承前人的智慧和学问,“珥笔”则是手持笔之意,常用来形容文人写作。这里强调胡敬先生在历史、文学以及典籍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莪莪掩群雅,浙中欲得替人难”最后两句进一步表达了对胡敬先生在学术界地位的崇高评价。通过“莪莪”(众多)和“掩群雅”(掩盖了其他学者的光芒),形象地描绘了胡敬先生在学术领域的卓越地位。同时,“浙中欲得替人难”则暗示了在胡敬先生之后,找到能够替代他的学者之难,充分体现了他对学术界的影响深远和不可替代性。
整体而言,此挽联以简洁凝练的语言,高度概括了胡敬先生在学术、教育和文化传承方面的卓越贡献,表达了对其深沉的敬仰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