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谁衣未织,向我语偏明。
- 拼音版原文全文
秋 夜 闻 蛩 和 壁 间 韵 宋 /史 慥 之 霜 气 添 秋 肃 ,蛩 声 入 夜 清 。为 谁 衣 未 织 ,向 我 语 偏 明 。庭 外 三 更 月 ,床 头 万 里 情 。凄 然 如 有 诉 ,愁 思 动 人 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愁思(chóu sī)的意思:愁思指因忧虑、担忧而感到忧愁的思考和思绪。
床头(chuáng tóu)的意思:指事物的起点或开端。
动人(dòng rén)的意思:引起人们情感共鸣,使人感动
蛩声(qióng shēng)的意思:指孤寂无助的声音,形容人在困境中无人相助的悲凉情境。
凄然(qī rán)的意思:形容悲伤、凄凉的样子。
然如(rán rú)的意思:表示事物的自然状态或情况如同所描述的一样。
人生(rén shēng)的意思:人生犹如一场梦境,转瞬即逝。
入夜(rù yè)的意思:指太阳下山,天黑的时候。
三更(sān gēng)的意思:指夜间的最后一更,也指深夜。
霜气(shuāng qì)的意思:指寒冷的气候,尤指初冬时分的寒气。
- 翻译
- 秋意因霜气而更显严肃,蟋蟀的叫声在夜晚显得格外清冷。
不知是为了谁还未织好衣服,却对我诉说心事特别明白。
月光洒满庭院,照见万里思绪,
心中凄凉似乎有无尽的诉说,引发深深的忧愁和人生的感慨。
- 注释
- 霜气:秋天的寒气。
肃:严肃,凄凉。
蛩声:蟋蟀的声音。
清:清冷。
衣未织:未完成的衣物编织。
向我语:对我说话。
偏明:特别明白,清楚。
庭外:庭院之外。
三更月:深夜的月亮。
万里情:遥远的情思。
凄然:凄凉的样子。
如有诉:好像有诉说。
愁思:忧愁思绪。
动人生:触动人生。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的夜晚,霜气加重,使得秋天的肃杀感更为强烈。蛩声在静谧的夜空中显得格外清晰,是一种独特的自然之声,为诗人营造了一种孤寂与冷清的氛围。
“为谁衣未织,向我语偏明”这两句透露出诗人的思念之情。有人在远方等待着诗人为其织衣,而诗人却迟迟未动手,这不仅是对劳作的推诿,更可能是对那份深情的无奈表达。同时,“向我语偏明”则可能暗示了诗人与远方之人的心灵交流,虽然身处异地,但心灵相通,仿佛能听见彼此的心声。
“庭外三更月,床头万里情”进一步渲染了夜的静谧和思念的情深。三更时分,即夜晚最深沉的时候,明月高悬于庭院之外,而诗人的心中却装满了对远方亲人或恋人的万丈思绪。
“凄然如有诉,愁思动人生”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不仅是对前文情景的总结,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映。凄凉的夜晚,蛩声的鸣叫,都像是自然界在向诗人诉说着什么,而这种愁思,不仅触动了诗人的心灵,也会引起读者共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种淡远而深长的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