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容叔文读书广海》
《送容叔文读书广海》全文
明 / 李之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春早远行迈悠悠剑独携。

山程过石岭,水渡问那西。

风景描画烟花品题

孤村读书处,古木有猿啼。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风景(fēng jǐng)的意思:指美丽的自然景色或景致。

孤村(gū cūn)的意思:指偏僻孤立的村庄,也用来形容一个人处境孤独,缺乏支持和帮助。

描画(miáo huà)的意思:描画指用文字或图画来描述事物的形象或特点。

木有(mù yǒu)的意思:没有

品题(pǐn tí)的意思:

◎ 品题 pǐntí
[appraise] 评论人物,定其高下
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后汉书·许劭传》

入品(rù pǐn)的意思:指进入某一领域或境地后,能够品味、体验其中的精髓和内涵。

山程(shān chéng)的意思:指距离很远的旅途。

行迈(xíng mài)的意思:指行走、前进的步伐。

烟花(yān huā)的意思:烟花是指燃放时形成美丽的花火,比喻事物短暂而华丽的表象。

悠悠(yōu yōu)的意思:形容时间长久、漫长。

远行(yuǎn xíng)的意思:指离开家乡或原地去远方旅行、出使、出征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远行者在春天的旅程中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孤独之情。首句“春早远行迈,悠悠剑独携”开篇即点明了季节与行动,春日清晨,一位独自携带长剑的旅人踏上了漫长的道路,营造出一种悠远而略带孤寂的氛围。

接着,“山程过石岭,水渡问那西”两句,通过“山程”和“水渡”的交替,展现了旅途的艰难与多变,同时也暗示了旅行者的坚韧与不屈。石岭的险峻与水渡的波折,构成了旅途中的挑战,但并未阻止旅人前行的脚步。

“风景堪描画,烟花入品题”则将目光转向了沿途的景色,赞美了自然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追求。这里的“烟花”不仅指春天的花朵,也暗喻了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与情感体验,值得细细品味与记录。

最后,“孤村读书处,古木有猿啼”以静谧的乡村与古老的树木作为背景,描绘了一个读书的场景,同时通过“猿啼”这一自然界的声响,增添了环境的生动与深邃。这不仅是对读书环境的描述,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表现了旅人在远离尘嚣的环境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孤独情感的交织,以及对知识与精神世界的向往与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与哲思的作品。

作者介绍

李之世
朝代:明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
猜你喜欢

双燕·其一

小堂新敞未为华,双燕频来语似夸。

尔欲营巢无不可,去年今日在谁家。

(0)

南山登高和周太守韵·其二

罗衣不怯晓寒侵,山寺追陪五马临。

总是龙山遗俗会,须知鸡黍故人心。

归田莫待桑榆晚,为客应惭岁月深。

寄语西风休落帽,孟嘉头已不胜簪。

(0)

哭堂儿

我年五十四,四次举儿子。

阿增十九龄,志业总可喜。

岂不恸其夭,谓有堂儿恃。

应元与祖授,孩殇且勿齿。

仁者必有后,古贤范世语。

我讵敢为恶,堂儿竟童死。

失明固可讥,不忧亦去理。

悲哉呜咽声,惧成不孝尔。

(0)

胡捣练

玉笙缥缈隔春云,愁问钿蝉消息。门外一枝梧叶。

曾见携灯别。簟纹如水渐生凉,良夜为谁怜惜。

莫倚栏干残月。月是当初月。

(0)

齐天乐·其一题金桥湖上勾留图

东风吹去征帆影,零星旧时鸥鹭。

镜里山青,裙边草绿,都是离愁来处。烟堤翠鸣。

自送了王孙,落花无主。

独叩红舷,冷吟闲醉甚情绪。

春来游兴易减,望故人天末,凄断芳树。

酒污衫痕,泥空爪印,惜少啼鹃留住。僧楼听雨。

怕此后寻君,梦见难数。嘱付垂杨,晓莺休乱语。

(0)

赠左虞都尉

雪尽吴阊柳未柔,鹔鹴共脱酒家楼。

吕蒙何必行间识,谢奕应从方外求。

紫壑三春深雾隐,沧江片月挟珠游。

菰芦执手无穷意,欲向明时赋四愁。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李耳 荀子 李斯 曾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