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成道中作六首·其四》全文
- 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哲理和生动的语言,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解脱之道。诗人刘弇在《安成道中作六首(其四)》中,通过对比“愚智”与“愁根”,表达了对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
首句“愚智纷纷同一朽”揭示了人生的普遍性,无论是智者还是愚人,在生命的终局面前都是相同的,都逃不过岁月的侵蚀。这种对生命本质的洞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深刻理解。
接着,“剪断愁根莫如酒”一句,诗人提出了一个看似消极实则富含哲理的建议——通过饮酒来暂时忘却烦恼。这里的“愁根”象征着人生的忧愁与痛苦,而“酒”则成为了一种逃避现实、暂时摆脱烦恼的方式。然而,诗人紧接着提出疑问:“谁是瓢赍不离手?”即,谁能真正地将酒作为生活的全部寄托而不被其所困?这句问话引出了对逃避现实行为的反思,暗示了真正的解脱并非依赖外物,而是内心的觉醒与超越。
最后,“但令秋秫登我场,不应它日羞牛后。”诗人以秋秫(一种用于酿酒的谷物)为喻,表达了对通过辛勤劳动获取生活所需、实现自我价值的肯定。这里,“不应它日羞牛后”意味着不应让未来的自己因今日的懒惰或放纵而感到羞愧,强调了努力与自省的重要性。整句话鼓励人们通过正当的努力和自我约束,追求有意义的生活,避免将来后悔。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人生、解脱、劳动与自省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独到见解。它不仅反映了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也蕴含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既要勇于面对,又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智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