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答颐斋》
《次韵答颐斋》全文
宋 / 胡仲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雀罗门外设,尘远市廛居

抱膝梁父,摩声赋子虚

苔钱何用铸,草带莫教锄。

世事开口,休投北阙书。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ùnzhāi
sòng / zhònggōng

quèluóménwàishèchényuǎnshìchán

bàoyínliángshēng

táiqiányòngzhùcǎodàijiàochú

shìshìnánkāikǒuxiūtóuběiquēshū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抱膝(bào xī)的意思:指坐下来时把膝盖抱住,形容坐得很高兴或者伤心。

北阙(běi què)的意思:指高大的宫阙,比喻高峻的山峰或高耸入云的建筑物。

廛居(chán jū)的意思:指商贸繁荣的地方

何用(hé yòng)的意思:没有什么用处或者价值。

开口(kāi kǒu)的意思:指开口说话或开口要求。

梁父(liáng fù)的意思:指父亲为儿子担忧,关切儿子的成长和前途。

莫教(mò jiào)的意思:莫教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意为“不要教”,表示拒绝他人的指导或教诲。

雀罗(què luó)的意思:形容细密纷乱的花纹或装饰。

市廛(shì chán)的意思:市场

世事(shì shì)的意思:指世间的事情、事物。

子虚(zǐ xū)的意思:虚假、不真实

抱膝吟(bào xī yín)的意思:抱膝而坐,低头默默吟诵。形容沉思默想,陶醉于自己的思考之中。

雀罗门(què luó mén)的意思:指繁琐、复杂而不实用的物品或事务。

注释
雀罗:比喻门庭冷落,无人来访。
尘远:远离尘世的喧嚣。
市廛:街市,市区。
抱膝:形容孤独或沉思时的动作。
苔钱:以苔藓为材质的钱币,比喻无用之物。
草带:指自然生长的草编成的带子,象征简朴生活。
世事:世间的事情,指现实生活中的困扰。
开口:说出心中之事。
北阙:古代皇宫北面的门楼,借指朝廷。
翻译
门外设下雀罗网,居住在远离尘嚣的市井。
抱着膝盖吟咏《梁父吟》,低声吟诵《子虚赋》。
不要用苔藓铸成钱币,也不要让杂草的带子被锄去。
世间之事难以启齿,不必再向朝廷投递诉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仲弓的《次韵答颐斋》,通过对雀罗门外简静生活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首句“雀罗门外设”暗示了门庭冷落,如同古人门前挂的捕鸟网,表示诗人远离尘嚣,选择了一个清静的居所。“尘远市廛居”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颔联“抱膝吟梁父,摩声赋子虚”,通过“梁父吟”和“赋子虚”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古代隐士自比,沉醉于诗歌创作之中,寄托着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梁父吟”源自诸葛亮的《梁甫吟》,象征智慧与忠诚;“子虚赋”则借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寓言,表达对虚无缥缈理想的向往。

颈联“苔钱何用铸,草带莫教锄”运用了象征手法,将金钱比喻为生出青苔的钱币,暗示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漠,不看重世俗的财富;“草带莫教锄”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保持自然本真的心境,不愿被琐事打扰。

尾联“世事难开口,休投北阙书”揭示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和对仕途的厌倦,认为世间纷扰难以启齿,因此决定不再向朝廷投递求官的文书,选择了隐逸的生活方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作者介绍

胡仲弓
朝代:宋

胡仲弓,宋朝诗人。公元一二六六年前后在世]字希圣,清源人,胡仲参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二年前后在世。登进士第为会稽令,老母适至,而已是黜。自后浪迹江湖以终。仲弓工诗,著有苇航漫游稿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和翠蛟

深渊蟠屈久潜幽,化作狂澜石涧浮。

亭宇翚飞闲日月,风云蹭蹬老春秋。

天机尽放源难测,地轴阴收迹莫搜。

多谢坡仙特拈出,当年得得动宸游。

(0)

人间酒客兼诗客,天上文星与将星。

(0)

读史·其三

隋文伟姿相,谈笑取周鼎。

俘陈朝突厥,四海绝纤警。

奈何枭獍祸,老不保腰领。

不如临春人,到此醉不醒。

(0)

送归使绝句·其六

手植东皋松,勿遣樵牧经。

他时化鹤归,要斲千年苓。

(0)

吾道非耶真可耻,此君岂是折腰人。

(0)

玉梁道中杂咏·其六

泠泠涧底泉,破碎山根翠。

似欲留佳客,曲折二十四。

我行无定止,蜡屐信所诣。

偶来倏舍去,乘兴聊复尔。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