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二首·其二》全文
- 翻译
- 一只鸟儿没有鸣叫,春天显得格外寂静。
百花都在蒙蒙细雨中凋零。
- 注释
- 一鸟:指代一只鸟。
不啼:没有鸣叫。
春寂寂:春天的寂静。
百花:各种各样的花。
都落:全部落下。
雨濛濛:形容雨丝密密麻麻。
十分:非常,极其。
花鸟东风:盛开的花朵和鸟儿,以及春风。
恨:遗憾,愁绪。
半在诗中:一半的情感寄托在诗中。
半酒中:另一半的情感融入了酒中。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的寂静与落寞景象。"一鸟不啼春寂寂",通过一只鸟儿的无声,传达出春天即将逝去的静谧,仿佛连鸟鸣也因感伤而停止。"百花都落雨濛濛",进一步渲染了花瓣凋零、细雨纷飞的凄凉画面,春雨增添了离别的愁绪。
"十分花鸟东风恨",诗人将对春光消逝的哀怨之情提升到了极致,东风似乎也带走了春天的生机,成为了诗人遗憾和无奈的对象。"半在诗中半酒中",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诗歌和美酒之中,借以抒发心中难以言表的春愁,表达出人生的无常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暮春景色,寓情于景,透露出淡淡的哀愁和对春去的深深惋惜,展现了宋末元初诗人黄庚独特的艺术风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用喜雨韵呈龚实之
请雨遍群望,扰扰冲尘埃。
际天麦浪空,刺水秧针摧。
已近尺五天,未动满盈雷。
地欲赤晋国,年将饥鲁哀。
寄笺叩天门,好音清夜回。
似传上帝意,颇亦怜不才。
披衣起视月,在毕方徘徊。
忽闻萧萧声,高洒熙熙台。
云阵泼墨暗,电光摇帜催。
灯前落檐花,欣衔少陵杯。
绿波满四泽,花柳村村开。
知有一尺霖,来从傅岩隈。
不作天宝词,淋零悲马嵬。
定有元和诗,中衔谏书来。
送王提干
昔年王俭客,今共阿戎游。
尝药子当去,请祠予欲休。
过从都几日,离别况逢秋。
归上双亲寿,涂中莫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