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草庐(cǎo lú)的意思:指简陋的茅草屋,比喻简陋的住所或生活环境。
芳草(fāng cǎo)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或人物。
飞絮(fēi xù)的意思:指风吹动柳树或榆树时,树上的絮子像雪花一样飞舞的景象。比喻事物繁多、纷乱不堪。
画省(huà shěng)的意思:通过简单的画画,就能描绘出整个省份的地理形状和特点。
就名(jiù míng)的意思:以名声为依据或凭借名声。
来往(lái wǎng)的意思:互相往来、交流
郎官(láng guān)的意思:指官员身份的男子,也指官僚、官吏。
名山(míng shān)的意思:指有名的山峰或山脉,也用来形容有声望、有名望的人或事物。
年年(nián nián)的意思:每年都;每年一次
蓬蒿(péng hāo)的意思:指草木茂盛的样子,也形容人的头发茂盛。
日日(rì rì)的意思:每天都
省郎(shěng láng)的意思:指聪明机智、懂事守法的青年男子。
史书(shǐ shū)的意思:史书指历史记载的书籍,也用来比喻历史的教训、经验或故事。
疏懒(shū lǎn)的意思:指懒散而不勤奋,不努力工作或学习。
太史(tài shǐ)的意思:太史是指古代官职,负责编纂历史和记录史事。在成语中,太史常常用来形容人的学识渊博、博学多才。
夕阳(xī yáng)的意思:夕阳是指太阳在西方下山的时候的景象,也用来比喻人的晚年或事物的衰落阶段。
莺声(yīng shēng)的意思:指美好的声音或动听的歌声。
自知(zì zhī)的意思:了解自己的能力、局限和状况。
画省郎(huà shěng láng)的意思:指善于画画的人。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立道的《春尽书怀》描绘了作者在官场闲暇时的生活情景和心境。首句“官閒日日赋閒居”表达了作者对于清闲生活的享受,每日赋诗以打发时光。次句“芳草年年伴草庐”则以芳草自比,寓言自己如草庐中的隐士,与自然相伴,生活简单宁静。
第三句“蓂叶不随飞絮尽”借蓂叶不凋,寓意岁月流转,时光如梭,暗示春天将尽。第四句“莺声欲断夕阳初”进一步渲染了暮春氛围,莺啼渐稀,夕阳西下,给人以淡淡的感伤。
第五句“虚簪画省郎官笔”中,“虚簪”表示空有官位而无实权,“画省郎官笔”暗指朝廷文书工作,这里流露出对官场虚浮的感慨。第六句“未就名山太史书”则表达了作者对归隐山林、著述历史书籍的向往,但尚未付诸实践。
最后两句“疏懒自知来往少,蓬蒿满径不教锄”直接揭示了作者的疏懒性格,意为自己因为疏懒,门前小径任由蓬蒿丛生,不愿过多应酬,体现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坚守和对世事的淡然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自我剖析,展现了作者在官场与隐逸之间的心境摇摆,以及对闲适生活的独特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