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当时(dàng shí)的意思:表示发生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的事情。
登临(dēng lín)的意思:登上高处或高山,指登上高处以观赏美景或远望。
多奇(duō qí)的意思:形容事物异常奇特、多样化。
二王(èr wáng)的意思:指两位有相同或相似能力的人,常用来比喻两个人的才华、能力等相当。
俯仰(fǔ yǎng)的意思:低头和抬头的动作,表示对上级或长辈的敬重和顺从。
复作(fù zuò)的意思:指一个人多次犯错、犯错误重复不断。
佛子(fó zǐ)的意思:指对世事不争不抢,心境超脱的人。
高旷(gāo kuàng)的意思:指地势高而空旷,没有障碍物的地方。
今昔(jīn xī)的意思:指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表示时间的变迁和事物的变化。
乐地(lè dì)的意思:形容非常高兴或欣喜的心情。
林泉(lín quán)的意思:指山林中的泉水,比喻清幽幽静的环境。
徘徊(pái huái)的意思:指人在某个地方来回走动,犹豫不决,无法下定决心。
奇僻(qí pì)的意思:形容事物怪异、不寻常。
人事(rén shì)的意思:指人的事情或人的事务。
所得(suǒ de)的意思:指个人或团体在某种活动中所得到的利益或收益。
昔人(xī rén)的意思:过去的人,古代人
仰成(yǎng chéng)的意思:指对别人的成就、才能或品质表示钦佩、敬仰之情。
遗迹(yí jì)的意思:指历史遗留下来的物品或痕迹。
云岩(yún yán)的意思:比喻高耸入云的岩石,形容山势险峻。
知非(zhī fēi)的意思:指明明知道不是事实,却故意否认或歪曲事实。
- 注释
- 晋人:指东晋时期的人。
高旷:高尚超脱。
奇僻:奇特且少见。
云岩佛子庐:云岩寺中的僧人住所。
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书法双璧。
槃乐地:欢乐之地,指名胜或雅致的居所。
今昔:现在与过去。
林泉:自然景色,如山林和泉水。
遗迹:古人留下的痕迹或遗址。
非昔人:不再是过去的主人。
登临客:来访者,登山游览的人。
- 翻译
- 晋代人的风度崇尚高远脱俗,他们所追求的事物大多奇特而偏僻。
云岩佛子庐,曾经是王羲之和王献之两位大书法家的居所。
当年这里是他们的快乐之地,如今却已物换星移,时光变迁。
我喜爱山林泉石,在这里流连忘返,想象着他们的遗迹。
谁能想到,我也成了追寻他们足迹的游客,而非昔人。
- 鉴赏
诗中“晋人事高旷”一句直接点出了历史人物高旷的名字,表明他生活在晋朝,且性格豪放不羁。接下来的“所得多奇僻”则描绘了高旷个人的特立独行,有着许多不寻常的举止和品味。
“云岩佛子庐,曾为二王宅。”这里的“云岩佛子庐”是指苏州虎丘山上的寺庙,而“曾为二王宅”则透露了这座庙宇过去曾作为王室贵族的居所。通过这种对比,诗人在强调历史的变迁和物是人非。
“当时槃乐地,俯仰成今昔。”这一句中,“槃乐”表达了一种闲适、愉悦的情感,而“俯仰成今昔”则是在对比过去与现在,诗人通过这种比较,表达了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无常。
“林泉亦余好,徘徊想遗迹。”这里,诗人将自己喜爱自然景观,如林木清泉,与对过往遗迹的怀念相结合,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与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
最后,“那知非昔人,复作登临客。”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的某种感慨和疑问。诗人似乎在自我反思,是否也像过去的人们一样,只是暂时来到这个地方观赏、徘徊,然后又离开,成为历史的过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流露,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和个人生命轨迹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扶醉怯春寒.春晓
花晓玉帘,红莺声百转,偏相混。
睡眼瞢腾,见向壁灯初烬。
强扶馀醉怯春寒,奈又是、东风几阵。心头闷。
将宝枕推斜,绣衾压损。记得绸缪初印。
别易会何难,真如转眼韶光尽。
验取瑶簪,怎上有通长璺。
春来倒喜梦糊涂,全不是、旧时帮衬。难思忖。
待得见他时,将他细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