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鬃陶母尽,一缕敬姜留。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茶碗(chá wǎn)的意思:指平凡、普通的事物或人。
九十(jiǔ shí)的意思:指年纪大,年纪已经接近九十岁。
兰羞(lán xiū)的意思:形容女子羞怯、害羞的样子。
清贫(qīng pín)的意思:指生活简朴,没有多余的财富和物质。
雀舌(què shé)的意思:形容文辞精细,妙语连珠。
素秋(sù qiū)的意思:指纯朴、淳厚、不加修饰的秋天。
陶母(táo mǔ)的意思:指陶瓷制作的母亲像。
无以(wú yǐ)的意思:没有办法;无法;无可奈何
以为(yǐ wéi)的意思:错误地认为,误以为
忠养(zhōng yǎng)的意思:指忠诚地养育和培养子女或学生。
蛛丝(zhū sī)的意思:指微小的线索或蛛网
无以为(wú yǐ wéi)的意思:没有办法做某事,无法从事某种行为
- 鉴赏
这首诗《哀述(其七)》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表达了对清贫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先辈的追忆与尊敬。诗中通过一系列意象,如“清贫似素秋”、“双鬃陶母尽”、“一缕敬姜留”等,描绘出一种简朴而庄重的生活状态,同时流露出对先人的怀念之情。
“无以为忠养,清贫似素秋”,开篇即点明了主题——在清贫的生活中,无法为亲人提供足够的供养,如同秋天的清冷,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哀愁。
“双鬃陶母尽,一缕敬姜留”,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陶母”和“敬姜”,分别指代古代孝顺的典范人物,通过“双鬃”和“一缕”的对比,形象地表现了岁月的流逝和对先辈的怀念。
“雀舌馀茶碗,蛛丝满药篝”,这两句通过日常用品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生活的简朴与宁静,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静谧。
“菇斋过九十,馨洁愧兰羞”,最后两句将话题转向对长寿者的尊敬,通过“菇斋”这一隐喻,表达了对长寿之人的赞美,同时也以“馨洁愧兰羞”自谦,表示自己的德行与品德还远远不及这些长寿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清贫生活的深刻体悟,以及对先人和长寿者的崇敬之情,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富有哲理意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淡水南北各有八景且多牵强足成者庚午十月修厅志成综为全淡八景各系七律一首
溶溶新涨水鸣渠,黯淡溪流泼墨如。
一炬犀光劳入照,百重蜃气漫呵嘘。
风尘待浣三千牍,海国谁磨十万书。
解识尺波留混沌,不教至察叹无鱼。
闻五兄二侄两榇自福州归里不胜怆然
客心故凄楚,重以死丧悲。
同怀既异路,茹痛摧肝脾。
栖魄小西湖,遐予海东陲。
可怜风雨夜,对床杳无期。
竛竮百忧丛,赖有犹子随。
盛年忽短折,老泪惟承颐。
忆昔衔恤奔,闽峤初牵丝。
累岁骨肉惨,都在天一涯。
人生乐仕宦,而我至于斯。
樵川滩巀嵲,旴江濑逶迤。
素旐从此去,故山日近之。
朝来揽青铜,鬓发苍以衰。
恸馀行自念,少壮岂其时。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