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君(bù jūn)的意思:不守君臣之道,不忠诚于君主。
称显(chēng xiǎn)的意思:指人们对某人或某事物的评价或赞扬,使其声誉显著提高。
东汉(dōng hàn)的意思:指东汉时期的历史背景、文化风貌或与东汉相关的事物。
二传(èr chuán)的意思:指传说中的第二代,也指某种事物的第二次传承或传播。
汉室(hàn shì)的意思:指中国的皇帝和皇室。
桓灵(huán líng)的意思:指人的精神、气质高尚纯洁,具有超凡脱俗的品质和才能。
九世(jiǔ shì)的意思:形容世代相传,传承久远。
灵极(líng jí)的意思:非常灵敏、极其敏锐
明章(míng zhāng)的意思:指明显的迹象或征兆,预示着某种情况或事件的发生。
三分(sān fēn)的意思:指将事物或情况分为三个部分,表示平分或分配。
世孙(shì sūn)的意思:指子孙后代,也指后代子孙。
十二(shí èr)的意思:指十二个,表示数量为十二。
依前(yī qián)的意思:按照以前的方式或顺序进行。
中兴(zhōng xīng)的意思:指国家、民族或组织在困难时期经历挫折后重新崛起,兴盛发展的意思。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简的作品,名为《历代诗·其八·东汉》。从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来看,这首诗遵循了古典诗词的严谨格式和韵律结构,每行五个字,采用了押韵模式。
诗中开篇以“东汉之光武”直接点明主题,即东汉时期的光武帝刘秀。紧接着,“高皇九世孙”指出光武帝是西汉高祖刘邦的第九代孙子,这里展示了诗人对历史血脉传承的关注。
“诛莽中兴后,依前十二传”一句中,“诛莽”指的是光武帝平定王莽篡夺汉朝政权的事迹,“中兴”则是指东汉的建立,即历史上的中兴时期。这里“十二传”可能暗示了东汉的统治家族延续了一定的时间长度。
接下来的“明章称显肃,乃及和殇安”一句,通过对先帝德行的评价,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君主形象的向往。其中,“明章”、“显肃”等字眼都蕴含着赞美之意。
随后,“顺贤冲与质,桓灵极不君”一句,则转折出对后续一些东汉皇帝的批评。这里“顺贤冲与质”可能是指某些较为贤明的皇帝,而“桓灵极不君”则显示了诗人对于某些不称职或暴政的皇帝的不满。
最后,“终当孝献帝,汉室遂三分”一句,则预示着东汉末年的混乱局势。这里提到的“孝献帝”是指被认为无能的汉献帝,而“汉室遂三分”则表明了汉朝最终分裂成三个政权的历史结局。
整首诗通过对东汉历史的概括,展示了一种对历史兴衰、君主德行的深刻反思。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和政治清明的关切。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