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译
- 在夕阳映照下的千山之江上,我独自沿着山路走向山腰,寻找归宿。
我不相信傍晚时分小船会返回,因为夜幕降临前,宿云已经飘向我家的柴扉。
- 注释
- 千山:众多的山峦。
斜晖:落日余晖。
一径:一条小路。
中峰:山腰。
所归:归宿之地。
扁舟:小船。
回:返回。
晚:傍晚。
宿云:夜晚来临前的云彩。
柴扉:简陋的木门。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间的归途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归属的向往。
"千山江上背斜晖"一句,以宏大的视角展现了夕阳西下的壮丽景色。山峦重叠,江水蜿蜒,夕阳的余晖如同金色的网幕笼罩在群峰之上,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
"一径中峰见所归"则是诗人将目光投向更为深远的地方,通过“一径”(即一条小路)引领读者进入山中的幽深之处。这里的“中峰”,既可以理解为山中的某一个高峰,也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所追求的精神寄托。这句话传达了诗人对归属感的渴望,以及对于心灵家园的向往。
"不信扁舟回在晚,宿云先已到柴扉"两句,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巧妙安排,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途的急迫心情。“扁舟”是一种平底的小船,常用来比喻简单或不稳定的交通工具。诗人说“不信”扁舟能够在晚上安全返回,反映出一种对归途的担忧和不安。而“宿云先已到柴扉”,则是说云朵已经先行到达了家中的柴门(古代用来比喻家的门)。这里的“宿云”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种自然与人心的交融,暗示着诗人的思念早已超越空间的限制,先一步抵达了心灵的栖息之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物的精细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归属和宁静生活的深切向往。诗中充满了动人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刘仲高怀外舅家梅花
柯山月下婵娟影,前度刘郎馀故情。
诗成回首恋三宿,我亦惜花痴半生。
雁沉寒水菩提长,虫蚀真诠章句清。
西湖悬绝得鸾喙,可但能专五字城。
沙溪口望梨山
众山如连环,平野忽呀口。
孤峰插深云,气压万培塿。
区区何足杰,落落终自负。
我行清溪曲,鹤立倚筇久。
拂衣竟何时,尘土坐自垢。
长梯弄玉井,奇字窥岣嵝。
心知不能去,照水颜甲厚。
永怀山中人,独立谁与友。
神交解此意,长啸震林阜。
宣和四祀季冬梦与人环坐杰阁烹茶饮于左右堆阿堵物茶罢共读诗集意谓先贤所述首篇题云永叔诵彻三阕遽然而觉特记一句云东野龙钟衣绿归议者谓非吉兆因即东野遗事反其旨而足之为四绝句云·其四
东野龙钟衣绿归,分甘假尉志何卑。
诗名藉甚徒为尔,不及勋庸显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