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宿汤泉示真师二首·其一》
《宿汤泉示真师二首·其一》全文
宋 / 李之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睡美不觉晓,蜕然犹恋床。

未能忘夜旦,已自懒衣裳

供佛新水,持经续旧香。

不知门外路何事归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觉(bù jué)的意思:不知不觉、无意中

供佛(gòng fó)的意思:指供奉佛像或供奉佛教仪式。也可用来形容虚有其表、只是形式而无实际内容。

归艎(guī huáng)的意思:指被迫返回原地,无法前进。

何事(hé shì)的意思:表示问原因,询问事情的缘由。

外路(wài lù)的意思:指走不同的路线或途径,与常规不同。

新水(xīn shuǐ)的意思:指新鲜的水,比喻新事物、新思想。

衣裳(yī shang)的意思:指衣服,也可用来形容衣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宿汤泉时的内心世界与日常修行生活。首句“睡美不觉晓,蜕然犹恋床”生动地展现了僧人沉睡之美,仿佛时间在梦中停滞,直到身体自然醒来,仍留恋于温暖的床榻之中,不愿面对新的一天。这种对睡眠的享受和对舒适环境的依恋,与僧人的出世精神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对比。

接着,“未能忘夜旦,已自懒衣裳”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僧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虽然身处佛门,但仍然难以完全割舍世俗的昼夜更替,以及对日常生活的习惯,这反映了修行之路的艰难与复杂性。同时,也体现了僧人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与自我挑战。

“供佛添新水,持经续旧香”则展示了僧人日常修行的一部分,通过供奉佛像、添水、诵读经文、续香等仪式,表达对佛法的虔诚与追求。这些行为不仅是对外在形式的遵循,更是内心信仰的体现,是僧人与佛界沟通的方式。

最后,“不知门外路,何事有归艎”一句,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思考。门外的世界对于僧人来说,既是诱惑也是挑战,他似乎在思考着是否要走出修行的宁静,去面对外界的纷扰与变化。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选择与修行意义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在修行过程中面临的内心冲突、对日常生活的眷恋、对佛法的虔诚追求以及对未来道路的思考,是一幅生动而深刻的修行者心灵画卷。

作者介绍
李之仪

李之仪
朝代:宋   字:端叔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生辰:1038~1117

李之仪(104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今属山东省)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猜你喜欢

宋处士挽诗

漫浪江湖酒与诗,玉箫明月好襟期。

老逢昭代承平日,生在元朝丧乱时。

健翮不随黄鹄举,闲心惟有白鸥知。

全归地下如公少,迢递南州重我思。

(0)

春坊黄学士索赋刘缙草堂二首·其一

静者茅堂近翠微,荜门松径往还稀。

水生南垞雁初下,月出西岩人未归。

迸笋乱穿苔藓破,残花故傍薜萝飞。

清泉绕屋云林密,纵有淄尘得染衣。

(0)

遐龄十景·其七萧台积雪

六出花飞尺许深,吹笙台榭尽琼林。

长空鹤下巢难认,薄暮樵归路莫寻。

玉垒更添仙境胜,冰崖不受世尘侵。

匏簧冷涩无遗韵,赢得琴留折竹音。

(0)

怀元进士龚友孚

世运沧桑改,公名汗简留。

六军怜骇散,四海竟横流。

徒屈英雄策,空遗社稷忧。

浮光垂白叟,仍解说才猷。

(0)

雨中桃花

霢霂过芳园,枝枝积泪痕。

色怜开处淡,香爱坠时闻。

采倦蜂须湿,衔多鸟咮芬。

东风解人意,吹片到衡门。

(0)

送陈郎中重使西域十首·其四

叠鼓杂鸣笳,天风送使槎。

内臣金镂带,壮士铁为檛。

去路缘青海,行营驻白沙。

单于争慕义,不用李轻车。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吕颐浩 徐阶 陈亮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李渔 李杰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