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美不觉晓,蜕然犹恋床。
未能忘夜旦,已自懒衣裳。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宿汤泉时的内心世界与日常修行生活。首句“睡美不觉晓,蜕然犹恋床”生动地展现了僧人沉睡之美,仿佛时间在梦中停滞,直到身体自然醒来,仍留恋于温暖的床榻之中,不愿面对新的一天。这种对睡眠的享受和对舒适环境的依恋,与僧人的出世精神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对比。
接着,“未能忘夜旦,已自懒衣裳”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僧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虽然身处佛门,但仍然难以完全割舍世俗的昼夜更替,以及对日常生活的习惯,这反映了修行之路的艰难与复杂性。同时,也体现了僧人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与自我挑战。
“供佛添新水,持经续旧香”则展示了僧人日常修行的一部分,通过供奉佛像、添水、诵读经文、续香等仪式,表达对佛法的虔诚与追求。这些行为不仅是对外在形式的遵循,更是内心信仰的体现,是僧人与佛界沟通的方式。
最后,“不知门外路,何事有归艎”一句,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思考。门外的世界对于僧人来说,既是诱惑也是挑战,他似乎在思考着是否要走出修行的宁静,去面对外界的纷扰与变化。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选择与修行意义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在修行过程中面临的内心冲突、对日常生活的眷恋、对佛法的虔诚追求以及对未来道路的思考,是一幅生动而深刻的修行者心灵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