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东林寺僧》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别 东 林 寺 僧 唐 /李 白 东 林 送 客 处 ,月 出 白 猿 啼 。笑 别 庐 山 远 ,何 烦 过 虎 溪 。
- 注释
- 东林:指东林寺,位于庐山脚下。
月出:月亮升起。
白猿:古代传说中的山中灵长动物,象征着凄凉或隐士生活。
啼:啼叫。
笑别:笑着告别。
庐山: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远:遥远。
何烦:何必麻烦。
过:经过。
虎溪:庐山东南的一条溪流,有老虎出没的传说。
- 翻译
- 在东林寺送别友人的时候,明月升起,白猿发出哀鸣。
笑着告别庐山的遥远,何必还要特意经过那有猛虎出没的溪流。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送别的景象,诗人在东林寺送别,夜色已深,月亮已经升起,而远处传来了猿啼的声音。这不仅营造出一种清冷和孤寂的情境,也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和氛围的渲染。接着,"笑别庐山远"一句,通过对庐山距离的感慨,表达了一种淡然的送别心情,同时也突显出诗人与被送别者的情谊非同小可。最后,"何烦过虎溪"则是诗人对未来行程的一种豁达态度,虎溪作为一个险峻之地,在这里变成了超越尘世烦恼的象征。
从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送别的情境和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豁然开朗的一面。同时,它也反映出唐代文人对于人生旅途中的离合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此外,诗中没有过多的情感宣泄,而是以一种淡定和从容的心态去面对分别,这也是唐诗一贯的风格之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黄经洞
平生山水癖,遐往心独喜。
采秀凌丹丘,忽遇白云子。
腰剑苍龙活,野袂青霞起。
邀我石洞行,共坐啖石髓。
架有黄庭经,犹是东晋纸。
粲若锥画沙,其字大如指。
口传却老术,长跪与进履。
吾心在魏阙,焉得给薪水。
白艾溪
澎湃白艾溪,源恐从天落。
滩石剑戟列,喷怒波势恶。
篙工手眼亲,飞舫过如箨。
达阻有长桥,轻虹□寥廓。
参天树列幢,夹岸如山削。
中有钓鱼郎,扁舟□寂寞。
俗眼急势利,问此何足乐。
不钓沧海鳌,须脍潮州鳄。
胡为持一竿,默在艾溪脚。
我且笑不答,自歌还自酌。
日暮鼓枻归,风埃满城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