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世谁能知,知之复何益。
豁然识此机,应悲逝者迫。
彼岸(bǐ àn)的意思:指对岸、对方、对立的一方,也可以指过去或未来的某个时刻或地点。
毕世(bì shì)的意思:毕生,一生。
不传(bù chuán)的意思:不传指不传颂、不传诵,表示不传播、不宣扬。
晨夕(chén xī)的意思:指早晨和晚上,泛指时间的两个极端,表示整天、一天到晚。
春至(chūn zhì)的意思:春天到来
大道(dà dào)的意思:指道路、道义、规律等广泛而深远的事物。
道迹(dào jì)的意思:指迹象,踪迹,多用于形容事物留下的痕迹。
会心(huì xīn)的意思:心意相通,心领神会。
豁然(huò rán)的意思:形容突然明白或猛然间豁然开朗的心情。
开复(kāi fù)的意思:指事物的兴衰更替,亦指事物的起头和结尾。
块然(kuài rán)的意思:形容心情突然变得平静或安详。
落魄(luò pò)的意思:形容生活困顿、境况不佳。
明明(míng míng)的意思:显而易见;明明白白地
穷幽(qióng yōu)的意思:形容深山僻壤、幽深的地方。
探奇(tàn qí)的意思:探索神奇的事物或现象
中处(zhōng chǔ)的意思:中间的位置或处境。
这首诗《训士吟(其七)》由清代诗人戴亨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表达了对人生、自然与时间流转的深刻感悟。
首句“探奇及牛渚,穷幽入鬼隙”描绘了探索未知、追求极致的旅程,隐喻人生的探索与追求。接着,“毕世谁能知,知之复何益”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人的一生是否值得追求知识与真理?这种追求又是否真的有意义?
“春至花妍娟,春去花落魄”以自然界的变化比喻人生的盛衰更迭,春花的盛开与凋零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接下来,“花开复花谢,明明大道迹”进一步强调了生命循环的自然规律,同时也暗示了追求真理的道路虽明,却也充满了轮回与反复。
“块然藐中处,但伤彼岸隔”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鸿沟的感慨,即使内心深处渴望达到某种境界,却往往被现实的障碍所阻隔。“不传者已死,会心在晨夕”则指出真正的智慧和理解并非通过言语或文字传承,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点滴体会。
最后,“豁然识此机,应悲逝者迫”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和追求真理的重要性,同时也对逝去的生命表示了深深的惋惜。整首诗通过对比、比喻和象征手法,深刻探讨了人生的意义、自然法则以及个人与宇宙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类存在的终极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