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云随鸟没,清漏隔花深。
聊适吟中趣,谁题汉上襟。
小庭成久坐,茂树有馀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春日闲逸漫步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
首句“疏拙从吾性”,诗人以“疏拙”自况,表明他追求的是顺应本性的简单生活,不求繁复,不为世事所累。这种态度体现了对自然和内心的尊重与亲近。
“幽閒快赏心”进一步点明了诗人享受的是一种内心的平静与愉悦,这种赏心悦目的体验并非外在事物所能给予,而是源于内心深处的满足与和谐。
“断云随鸟没,清漏隔花深”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意象来描绘春日景象。断云随鸟飞去,仿佛是天空与大地之间的一场自由旅行;而清漏(指滴水的声音)穿过花丛,不仅增添了环境的静谧,也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动态与静态结合,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聊适吟中趣,谁题汉上襟”则表达了诗人通过诗歌创作来寄托情感与思考的愿望。这里的“吟中趣”指的是在吟诵或创作诗歌时所获得的乐趣与灵感,而“汉上襟”可能是指汉水之滨,这里借指诗人的心灵之所或精神家园。诗人希望自己的心灵能够如同汉水一样,流淌着诗意与智慧。
最后一句“小庭成久坐,茂树有馀阴”描绘了一个小小的庭院成为诗人长时间停留的地方,茂密的树木为他提供了阴凉与庇护。这不仅是一处物理上的避暑之地,更是心灵的栖息之所,象征着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追求,同时也表达了通过诗歌创作来表达自我、寻找精神寄托的愿望。
金陵天下险,兹山在北门。
凭高览八极,夕阳满平原。
杂花落岩树,大江正东奔。
馀流注为泽,春水何其繁。
洲岛列相望,凫鹭鸣相喧。
波光静可鉴,照影群山翻。
千年寄歌舞,百里滋兰荪。
时时出云雾,长添王气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