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半山(bàn shān)的意思:指山脚下或山的一半处。也用来形容位置不高、等级不高或程度不深。
长史(zhǎng shǐ)的意思:长时间担任官职的历史学家或历史记录员。
辞章(cí zhāng)的意思:指辞章是指文辞章法,用来形容文笔优美,修辞华丽的文章。
从长(cóng cháng)的意思:从长计议或从长远的角度考虑
登临(dēng lín)的意思:登上高处或高山,指登上高处以观赏美景或远望。
封侯(fēng hóu)的意思:指被封为侯爵,成为高官显贵的意思。
风流(fēng liú)的意思:指人的品貌、言谈举止等方面优雅、有魅力。
人物(rén wù)的意思:指人的品质、才能、地位等方面的特点或特征。
诗境(shī jìng)的意思:指使人感到如诗如画的美好环境或境地。
松声(sōng shēng)的意思:指松树风吹时发出的声音,比喻文人雅士的吟咏声音。
天坛(tiān tán)的意思:天坛是指中国北京市的一座古代宗教建筑,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在成语中,天坛常用来比喻高尚的品德、崇高的理想或者纯洁的心灵。
无意(wú yì)的意思:没有意识到或没有目的地做某事,不经意的,无意识的。
韵度(yùn dù)的意思:指诗词歌赋中的韵律美和音韵之美。
- 翻译
- 没有刻意追求封侯的意愿,只是来跟随长史游玩。
他的文辞如同唐代的韵律,人品气质具有晋代的风流。
在天坛的花影中度过正午,夜晚在月涧边松声中感受秋天。
每一次登高望远都仿佛诗的意境,他希望分享这半山的美景给我。
- 注释
- 无意:没有特意。
觅:寻找。
封侯:古代封赏的一种,这里指功名。
长史:古代官职,相当于秘书长。
辞章:文章和文辞。
唐韵:唐代的文学风格。
人物:人品和气质。
晋风流:晋代的风雅和流丽。
花影:花的影子。
天坛:古代皇家祭祀天地的场所。
午:正午时分。
松声:松树的声音。
月涧:有月光的山涧。
登临:登山游览。
尽:全、都。
诗境:如诗如画的意境。
分我半山:与我共享半座山的美景。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绍文所作,名为《送梁中砥入道从三茅许松溪》。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作者的高超诗艺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无意觅封侯,来从长史游。"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偶然得遇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向往与追寻。在这里,“封侯”指的是古代的贵族或功臣,而“长史”则是记录历史的人物,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文化和历史的尊崇。
"辞章唐韵度,人物晋风流。" 这两句则明显地展示了诗人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辞章”指的是文学作品,“唐韵”则是唐代的韵味,而“人物晋风流”则表达了对晋代人文精神的一种传承。这里,诗人通过比较不同朝代的文学特色,展现了自己对于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
"花影天坛午,松声月涧秋。"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花影”和“松声”都是静谧而美好的画面,而“天坛午”和“月涧秋”则分别勾勒出时间与空间的意境,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登临尽诗境,分我半山不。" 这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意境。“登临”意味着登高望远,而“尽诗境”则是说这种景象已经到了极致,“分我半山不”则是一种隐喻,表达了诗人希望与朋友共同享有这份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情感交流的美丽意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