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前双舞蛾,厌生何太切。
想尔飞来心,恶明不恶灭。
百尺(bǎi chǐ)的意思:形容人的才能或品德极其卓越。
不恶(bù è)的意思:
(1).谓不为恶声厉色。《易·遯》:“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程颐 传:“远小人之道,若以恶声厉色,适足以致其怨忿,唯在乎矜庄威严,使知敬畏。”
(2).不坏;不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王凝之 谢夫 人既往 王氏 ,大薄 凝之 ;既还 谢 家,意大不説。太傅慰释之曰:‘ 王郎 , 逸少 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廼尔?’” 唐 白居易 《雪后早过天津桥偶呈诸客》诗:“紫綬相辉应不恶,白鬚同色復何如?” 鲁迅 《野草·死后》:“在手背上触到草席的条纹,觉得这尸衾倒也不恶。”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此诗描绘了夜晚灯前双蛾翩翩起舞的景象,通过蛾儿对光明的执着,反衬出人世间对生命的渴望与无常。诗中“厌生何太切”表达了蛾儿对火焰的迷恋,尽管这份热爱可能导致其毁灭;而“想尔飞来心,恶明不恶灭”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生命短暂、易逝的感慨。最后两句,“天若百尺高,应去掩明月”,借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光明与黑暗之间关系的一种超脱态度,似乎在说,如果世间能将光明覆盖,那么也许生命的消逝就不会显得那么无情。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灯蛾生存境况的描摹,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毁灭与永恒等哲学主题的深刻思考,同时运用了鲜明对比和想象力丰富的手法,使诗句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和抒情色彩。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