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远携茶看,峰高结伴登。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东 林 寺 元 祐 上 人 院 唐 /黄 滔 庐 阜 东 林 寺 ,良 游 耻 未 曾 。半 生 随 计 吏 ,一 日 对 禅 僧 。泉 远 携 茶 看 ,峰 高 结 伴 登 。迷 津 出 门 是 ,子 细 问 三 乘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半生(bàn shēng)的意思:指人生的一半时间,比喻经历或经验丰富。
禅僧(chán sēng)的意思:指修行禅宗的僧人,也比喻精神境界高深的人。
出门(chū mén)的意思:离开家门,外出
东林(dōng lín)的意思:指东晋时期桓温、桓玄父子的势力范围,后来泛指权贵集团。
高结(gāo jié)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为人正直,言行一致。
结伴(jié bàn)的意思:一同结伴,一同前进或行动。
良游(liáng yóu)的意思:指旅行时心境愉快、身心放松的游览。
庐阜(lú fù)的意思:指住宅或居所。也用来形容居住的地方。
迷津(mí jīn)的意思:迷失方向,不知所措
三乘(sān chéng)的意思:三次乘坐,指多次乘坐同一种交通工具。
随计(suí jì)的意思: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随机应变。
未曾(wèi céng)的意思:从未、从来没有
一日(yī rì)的意思:形容进步非常迅速,发展迅猛。
子细(zǐ xì)的意思:细节、琐碎的事情
东林寺(dōng lín sì)的意思:指个人或团体内部存在的争斗、纷争和派系之争。
- 注释
- 庐阜:庐山脚下。
东林寺:位于庐山的东林寺。
良游:美好的游览。
耻未曾:从未错过。
半生:大半辈子。
计吏:管理文书的小官。
一日:一天。
禅僧:参禅的僧人。
泉远:远道而来的泉水。
携茶:带着茶叶。
峰高:高山。
结伴登:结伴登山。
迷津:迷失的渡口,比喻困境。
出门:走出。
子细:仔细。
三乘:佛教中指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三种教法。
- 翻译
- 庐阜东林寺,那里的美景我从未错过。
半生忙于官场事务,今日得以与禅僧相伴。
我带着茶去探寻远方的山泉,与朋友们一起攀登高峰。
走出困惑的迷津,我开始寻求佛法的指引,详细询问三乘教法。
- 鉴赏
诗中首句“庐阜东林寺,良游耻未曾”表达了诗人对东林寺的向往之情。"庐阜"即指佛教中的寺院,东林寺在这里不仅是地理位置的标识,更是文化精神的寄托。而“良游耻未曾”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未能亲临此地的遗憾和向往。
接下来的“半生随计吏,一日对禅僧”则展示了诗人从尘世俗务到心灵超脱的转变。"半生"意味着生命的一大半时间都在官场中度过,而"一日对禅僧"则表明诗人突然之间面对禅宗僧侣,体现出一种精神上的突破和顿悟。
“泉远携茶看,峰高结伴登”描绘了一幅自然山水与修行生活的画面。"泉远"暗示了寺院周围环境的清幽,而"携茶看"则是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时的一种悠然自得。"峰高"形象地表达了登临之难,"结伴登"则体现出修行者之间相互扶持、共同攀登的精神。
末句“迷津出门是,子细问三乘”中,“迷津”比喻世间纷扰复杂,而“出门”则象征着超脱尘世。"子细问三乘"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深义的探求和向往,其中"三乘"指的是声闻、缘觉和菩萨三种修行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东林寺的描绘,展现了一位官员到佛教修行者的内心转变过程,以及对佛法深邃智慧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