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寂心还定,天高梦不归。
一弹琴味永,三叹瑟声稀。
翻羡孤飞雁,寒芦任尔依。
这首诗描绘了冬夜中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充满了深沉的哲思与淡淡的忧郁。
首联“醉醒何处可,延月键松扉”以问句开篇,营造出一种迷离朦胧的氛围,仿佛诗人正在梦中寻找着心灵的归宿,月光透过松门,映照出一片静谧的世界。这里运用了“醉醒”的比喻,既指现实中的醉酒,也暗喻心灵的迷失与觉醒。
颔联“境寂心还定,天高梦不归”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辽阔。在寂静的环境中,诗人的心灵得到了安定,抬头望向高远的天空,似乎所有的梦境都已归于宁静,不再纷扰。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从外界喧嚣到内心平静的转变过程。
颈联“一弹琴味永,三叹瑟声稀”则将情感转向了对音乐的感悟。一曲悠扬的琴声,余音绕梁,久久不散,而瑟声却渐渐稀疏,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音乐在这里成为了一种情感的载体,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思绪,也反映了他对生命短暂与美好瞬间的感慨。
尾联“翻羡孤飞雁,寒芦任尔依”以雁为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独立的向往。孤雁在寒冷的芦苇中自由飞翔,不受拘束,这既是诗人内心渴望的自由状态,也是对独立人格的赞美。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可能正处在某种困境之中,寻求着心灵的解脱与释放。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一位清代文人在冬夜中对生命、自由和内心平静的思考与追求。语言含蓄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给人以深深的共鸣与启示。
清音阁下江如练,五色飞来云冉冉。
谁悬绛帐领春风,高霞万片供驱染。
毫挥纸满人皆惊,前身可是谢宣城。
龙气渐看辉北斗,鹏抟犹未徙南溟。
骊峰主人陶靖节,犬子豚孙总痴绝。
年来不觅栗与梨,相携共立程门雪。
籯中有经传素王,焚膏继晷声琅琅。
安得随君举六翮,翩翩天路相翱翔。
蒲帆不系榕溪树,笑拥皋比何处去。
愿君莫忘百尺□,时时寄我惊人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