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霁湘楚晚,水凉天亦澄。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新 秋 霁 后 晚 眺 怀 先 公 唐 /齐 己 雨 霁 湘 楚 晚 ,水 凉 天 亦 澄 。山 中 应 解 夏 ,渡 口 有 行 僧 。鸟 列 沧 洲 队 ,云 排 碧 落 层 。孤 峰 磬 声 绝 ,一 点 石 龛 灯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碧落(bì luò)的意思:碧落是一个形容词词语,意为蓝天或苍穹。它常用来形容天空的广阔和美丽。
沧洲(cāng zhōu)的意思:指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点石(diǎn shí)的意思:用手指触碰石头,使其变为金银。比喻能力强大,一言一行能造成重大影响。
渡口(dù kǒu)的意思:渡口是指过河的地方,也可以比喻解决问题或克服困难的关键节点。
龛灯(kān dēng)的意思:指藏在龛内的灯,比喻隐藏在深处的才华或智慧。
凉天(liáng tiān)的意思:指天气凉爽,适合户外活动。
磬声(qìng shēng)的意思:指非常安静,寂静无声。
石龛(shí kān)的意思:石龛是指供奉神像或佛像的石制龛子,比喻有才华或有学问的人被人们所推崇和尊敬。
一点(yì diǎn)的意思:少量,微小的数量
有行(yǒu xíng)的意思:有能力、有才干、有作为。
- 注释
- 雨霁:雨停后天气放晴。
湘楚:指湖南地区,古代楚国的一部分。
晚:夜晚。
水凉:水面变凉。
天亦澄:天空变得清澈明净。
山中:山区里。
应解夏:指夏季结束,佛教中指僧侣结束雨安居。
渡口:过河的地方。
行僧:行走的僧人。
鸟列:鸟儿排列成行。
沧洲队:指飞往江河中小岛的鸟群,沧洲指水边之地。
云排:云层排列。
碧落层:形容云层高耸,碧落指天空。
孤峰:孤独的山峰。
磬声绝:钟声停止,磬是佛教中的打击乐器。
石龛灯:石窟中的灯火,龛指凿在岩石上的神佛像小室。
- 翻译
- 雨停后湖南的夜晚来临,水面凉爽天空也变得清澈。
山中应当是夏天渐消的时候,渡口处可见行走的僧人。
鸟儿们排列成队飞向江中的小岛,云层堆叠高耸直入青天。
孤独的山峰中钟声已经停止,只看见石窟里的一点灯光。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霁雨过后的景象。起始两句“雨霁湘楚晚,水凉天亦澄”表明了秋雨初歇,气候转凉,天空清澈见底的景色。接着,“山中应解夏”一句虽说是夏日的热意已渐消退,但在深秋之际提起,或许是在强调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也可能隐含着诗人对于时光流转的感慨。
“渡口有行僧”则描绘了一位行走于渡口的僧侣形象,给人以宁静、孤独之感。接下来的“鸟列沧洲队,云排碧落层”两句,用鲜明的笔触勾勒出群鸟栖息在沙洲上的景象,以及天空中层叠的云彩,画面生动而富有层次。
最后,“孤峰磬声绝,一点石龛灯”则描绘了一处偏僻的山峰之上,传来磬石清脆的声音,以及隐约可见的石室灯火。这两句不仅形象鲜明,而且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寂静幽深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新秋霁后所感受到的宁静与孤独,以及对先公怀念之情。语言简洁而不失丰富,意境深远而含蓄,是一首充满诗意和画意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李子蓝
日馀尚幽独,夙昔卧林水。
兰生自无人,岂敢怨泥滓。
在春兰则黄,在秋兰则紫。
颜色虽随时,芬馨无终始。
岁寒寡所期,邂逅得吾子。
峨峨武林彦,奕奕文章美。
光掩南海珠,价重凤凰子。
知音亦复希,萧然返乡里。
时无战国雄,黄金斗游士。
且复怀短长,以待人求己。
相送郁江湄,殷勤问行李。
重来不可谖,故人望玉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