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人不货帚,教童缚数头。
窗明地亦洁,此乐安可媮。
长物(cháng wù)的意思:指具有长久价值、能够长期使用的物品。
到庭(dào tíng)的意思:指被告被传到法庭受审的意思。
乐安(lè ān)的意思:心情愉快,安定快乐
能为(néng wéi)的意思:有能力、有才干
贫家(pín jiā)的意思:指家境贫穷,贫困的家庭。
巧月(qiǎo yuè)的意思:指月亮在天空中位置合适、形态美丽。
如斯(rú sī)的意思:如此,这样
入室(rù shì)的意思:指被接纳、被录用、被收入某个单位或组织。
室人(shì rén)的意思:指宅居之人,也可指守在家中的人。
士品(shì pǐn)的意思:士品指的是士人的品德和修养。士人是古代中国社会的一种身份,他们拥有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庭除(tíng chú)的意思:指清除内外庭院的杂草,比喻清除害群之马,除去害人之事物。
为我(wèi wǒ)的意思:为了我
薰莸(xūn yóu)的意思:指人才被埋没、默默无闻,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重视。
至性(zhì xì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品性或行为非常纯粹、高尚,达到了极致的境界。
这首诗描绘了贫家主人在清贫中仍保持高洁品质的生活态度,通过日常扫地这一行为,展现了其内心的纯净与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首句“琼人不货帚”,以“琼人”比喻贫家主人,暗示其虽生活简朴,但内心纯洁,不以物质贫乏为耻。接着“教童缚数头”,说明主人教导孩子参与家务,共同维护家庭的清洁,体现了家庭成员间的和谐与责任感。
“贫家无长物,阶净竹脩脩”两句,点明贫家环境虽简陋,但主人用心维护,庭院整洁,竹子修长,象征着主人虽身处困境,却能保持高雅的品格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巧月到庭除,偏能为我留”描绘了月光洒满庭院的情景,月光仿佛特意为贫家主人留下一片光明,寓意着即使在艰难时刻,也有美好的事物相伴,给予心灵慰藉。
“窗明地亦洁,此乐安可媮”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洁净给人带来的愉悦感,这种内心的满足与快乐是无法用物质衡量的。
“净秽关至性,如味别薰莸”通过对比净与秽,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就像品尝食物时能分辨出香草与臭物一样,一个人的品质决定了他如何看待世界。
最后,“士品亦如斯,入室人焉廋”总结了诗的主题,即无论身处何种环境,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这是无法被隐藏或忽视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述贫家主人在简朴生活中保持高洁品质的故事,表达了对简单生活与高尚人格的赞美,以及对内在精神世界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