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哀乐(āi yuè)的意思:指悲伤和欢乐,通常用于形容人的情感起伏、喜怒哀乐等。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不必(bù bì)的意思:不需要;没有必要
风雨(fēng yǔ)的意思:风雨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困难、艰险的境遇或艰苦的环境。
君子(jūn zǐ)的意思:君子指的是有德行和高尚品质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有修养、有风度、有道德的人。
可传(kě chuán)的意思:可以传递、传达。
礼乐(lǐ yuè)的意思:礼乐是指传统的礼仪和音乐。它代表了古代中国人重视礼仪和音乐的文化传统。
事事(shì shì)的意思:指事事都如意顺利,一切都顺心如意。
霜露(shuāng lù)的意思:霜和露是自然界的两种现象,霜指寒冷季节夜晚空气中的水汽结晶,露指早晨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液体。成语“霜露”比喻时机、机会或境遇。
物物(wù wù)的意思:形容事物非常繁多,琐碎不断。
物事(wù shì)的意思:物事指的是各种事物和事情。
无非(wú fēi)的意思:指没有别的选择或变化,只有一种结果或情况。
先圣(xiān shèng)的意思:指古代圣贤、伟大的先哲。
相与(xiāng yǔ)的意思:相互交往、相互往来。
相生(xiāng shēng)的意思: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相生长、互相繁衍。
一言(yī yán)的意思:一句话,一番话,一番言论
昭然(zhāo rán)的意思:明显、显而易见
自觉(zì jué)的意思:主动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状态或责任。
- 注释
- 君子:指有品德、修养的人。
相与言:相互交谈。
礼乐:古代社会的礼仪和音乐,象征秩序和教化。
昭然:明显,清晰。
妙莫宣:微妙至极,难以言表。
自觉:自身感悟。
可传:可以传达的部分。
非觉:不是通过直接感知。
非玄:并非神秘深奥。
风雨霜露:自然现象,象征生活中的困难和磨砺。
教:教育,启示。
哀乐相生:悲喜相伴,对立统一。
先圣篇:古代圣贤的经典著作。
- 翻译
- 君子无需多言交谈,礼仪音乐就足以清晰展现。
无需言语传达礼乐,万物万事微妙难言。
这种微妙只能自己体会,能说的不是领悟,也不是玄奥。
风雨霜露都是教诲,哀乐相生在先贤的篇章中。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君子之所以为君子的修养,以及礼乐的重要性和传承。开篇即提出“君子不必相与言”,强调君子之间不需要过多言语,内心的善良和智慧就如同礼乐一般显而易见。接着,“礼乐相示甚昭然”进一步阐述了礼乐作为文化传承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它们通过无声的展示而不是语言表达,更能体现出高尚的道德修养。
“礼乐相示无一言,物物事事妙莫宣”则表明礼乐之美,不仅在于它们自身,而是渗透在每一个细微之处,无需多言,便能感悟到其中的奥妙。这种美,是超越语言描述的,它存在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之间,需要个人去体验和感受。
“此妙自觉不可传,可传非觉亦非玄”则指出这种美好虽然无法直接传授给他人,但如果能够自我体悟,那就是一种深刻的理解;而如果只是形式上的传承,没有真正的感悟,那么这份传承也是空洞无物的。
“风雨霜露无非教,哀乐相生先圣篇”最后一句,则是说自然界的变化,如同古人留下的教诲一般,而音乐与悲伤的情感相互交织,形成了先贤们留给我们的经典。这里的“先圣篇”可能指的是古代圣人的著作或智慧的结晶。
整首诗通过对君子之道和礼乐文化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于内在修养和文化传承的深刻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赵阅道高斋
见公奔走谓公劳,闻公引退云公高。
公心底处有高下,梦幻去来随所遭。
不知高斋竟何义,此名之设缘吾曹。
公年四十已得道,俗缘未尽馀伊皋。
功名富贵皆逆旅,黄金知系何人袍。
超然已了一大事,挂冠而去真秋毫。
坐看猿猱落罝罔,两手未肯置所操。
乃知贤达与愚陋,岂直相去九牛毛。
长松百尺不自觉,企而羡者蓬与蒿。
我欲赢粮往问道,未应举臂辞卢敖。